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本市公共交通擬調整價格 市交通委表示已啟動調研

2013-12-1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在北京市交通委昨天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市運輸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馬伯夷透露:交通部門已啟動調整公共交通價格的調研,除了軌道交通的各項運營數據外,地面公交也在調研范圍內。但公共交通票價何時調整仍沒有具體時間表。

    按照目前交通部門掌握的信息,正在醞釀中的地鐵差別化票價方案包括分高低峰時段計價、按里程計價、普遍調價和按運營區段價格有漲有降等4類。

    6成地鐵客流為通勤

    北京地鐵最初興建于上世紀60年代,已經發展成世界上最龐大的地鐵線網之一,本月總里程將達456公里,既有運營中的線路有17條。盡管最近6年每年地鐵線路和車站都有增加,但北京地鐵除了機場線外,全線網單程票價一直保持在2元。這一價格堪稱全國最低。

    網越織越密,地鐵的客流量也以每年30%左右的幅度在遞增。今年,本市每個工作日地鐵平均客流量都超過1000萬人次,最高客流量已突破1100萬人次。

    到底誰在坐地鐵?交通部門也做過分析:約61.7%的客流是通勤客流,11.8%是公務出行,還有26.5%是生活出行。不僅如此,每天大約47.46%的地鐵客流扎堆兒在早晚高峰期間。換句話說,近500萬客流會在3個小時內(早高峰約2小時,晚高峰約1小時)穿梭于200多座地鐵站。在這3個小時里,部分線路列車滿載率甚至達到144%。

    低票價財政年補貼180億

    北京的低票價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奧運會前,是作為城市“公交優先”的一項配套政策推出的。低票價使市民的出行成本降低,但同時也為市財政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目前,每年約有7.9%的民生類市財政補貼用于公共交通,主要補貼給地鐵、公交等運營企業維系正常運轉。”馬伯夷給出一組數據,2011年市財政補貼給低票價的錢約有156.7億元,2012年達到175億元,今年預計會超過180億元。這筆錢多于政府用于醫療衛生方面的補貼。業內人士以地鐵票為例,每張2元通票的背后,都有近2元的補貼。

    財政補貼用于低票價的補貼是否過高,這個問題仁者見仁。一項網絡調查顯示,大約6成網友不支持漲價。但馬伯夷認為,“公交優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道路修建、軌道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場站建設等都是組成部分。單純普惠的低票價給財政帶來的壓力逐年增長,不利于公共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出行目的調研已經啟動

    “關于地鐵票價,政府承擔多少,市民承擔多少,應該有個較合理的比例。還有,通勤的成本在收入方面占多少比例合理,都要進行綜合測算。甚至每個車站不同時間段的客流情況都在調查范圍內。”馬伯夷說。“推出差別化票價的方案還未最終確定,分段計價、按里程計價,或者平峰打折、高峰調價等幾個方案都在分析研究中。”

    價格調整前進行的出行目的調查也已啟動。除了軌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均在調研范圍內。馬伯夷解釋,我們希望通過公共交通的票價調整,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優化交通出行結構,改變出行時間分布。“目前,方案仍在醞釀。”

    業內人士分析,這次不會只是單純地提高地鐵票價,而是全盤調整公共交通價格以及財政補貼的比例原則等。這個過程很繁雜,交通等多個主管部門需要通過調研,制定出價格調整方案草案。之后,還要通過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審核、評審機構進行評審、價格聽證會進行聽證等步驟才能夠最終執行。

    專家觀點

    曾在國內多個大型交通項目中擔任顧問的交通專家徐康明表示,目前地鐵低票價政策是一種“普惠”政策,并非最明智的選擇,不利于公交的可持續發展。在他看來,適度漲價是必然的,而且絕對不是單純只調地鐵票價,地面公交票價也應綜合考慮。

    他說:“財政蛋糕就這么大,過多地投入到公共交通上,必然會減少其他民生項目的投入。目前最核心的事情是盡快制定公共交通補貼的原則,綜合性的考慮票價調整,將普惠改為定向補貼等。無論是分段計價、分時計價都是可操作的,具體的方案目前討論仍為時過早。”

    權威發布

    公交出行比例明年增2%

    調價,只是交通部門優化出行比例的一種做法。北京市交通委新聞發言人方平透露,一系列組合拳將陸續實施。2014年,中心城區路網交通指數將控制在5.5左右,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8%。目前,這一比例為46%。

    京藏高速等劃公交專用道

    地鐵里人滿為患,地面公交的客流量卻以4%左右的速度連年下滑。經測算,目前本市擁有2.2萬輛公交車,足以負擔日均1800萬人次的客流。但現在日均客流僅為1300萬人次左右。除了熱點線路瞬時滿載量“爆棚”,公交車的平均滿載率不足70%。

    低票價、客流小,用于公共交通的財政補貼中大約有三分之二都用于地面公交。市運輸局公交處處長王昊說:“由于地鐵的準點率,乘客往往不分遠近都愿意乘坐。而乘坐公交車的客流潮汐情況也很明顯,尤其是公交專用道啟用的時間段客流最穩定也最多。”

    因此,在未來半年內,交通部門在京藏高速、京開高速和三環部分路段施劃公交專用道,為吸引客流增砝碼。“配合價格杠桿調整,我們希望將10公里以內的出行者吸引到公交車上。”而目前,乘坐地鐵出行距離低于6公里的乘客日均大約有150萬人次左右。

    8號線再增兩座換乘站

    讓客流運轉起來,最簡單直接的辦法是增加新線。本月,8號線新段就將開通。目前,首末班車時間確定。其中首班車朱辛莊站5時10分、南鑼鼓巷站5時30分;末班車朱辛莊站22時05分、南鑼鼓巷站23時。線路發車間隔為3分30秒。

    從地圖上看,8號線分南北兩段。北段為昌八聯絡線,全長6.3公里,設朱辛莊站、育知路站和平西府站共3座車站。南段從鼓樓至中國美術館,全長3.5公里,設什剎海、南鑼鼓巷和中國美術館(暫緩開通)3座車站。這兩段將與既有8號線貫通運營,北至朱辛莊與昌平線換乘,南至南鑼鼓巷站與6號線換乘。

    運輸局預測,隨著新段開通,8號線日均客流將從目前的22.55萬人次增長到40萬人次。同時,8號線將分擔50%左右的昌平線客流,并緩解13號線約10萬人次的客流壓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