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從近50%縮小至不到20%,批發零售業占法人單位總數從66%縮小到41%……自2009年以來,原來電子賣場云集的中關村西區穩步推進業態調整,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高端創新要素在此聚集,曾經的電子一條街已經悄然變身創新一條街。
中關村西區東臨中關村大街,西接蘇州街,北起北四環路,南至海淀南路,是中關村示范區的核心區域。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以售賣電子元器件和電腦產品為主的批發零售業在中關村大街附近聚集,形成了海龍、鼎好、E世界等大型電子賣場,被稱為“電子一條街”。
2009年,國務院批復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西區也開始了業態調整的步伐。經過政府相關部門和西區各企業的共同努力,中關村西區逐漸形成了科技金融、科技中介、企業總部、創新創業產業和高端人才公共服務聚集區,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電子市場綜合整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高端創新要素聚集效應凸顯。
數據顯示,2010年西區建成并投入使用樓宇的總建筑面積約為21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面積約為92.6萬平方米,占比44%。經過三年的業態調整與提升以及新建樓宇的投入使用,西區目前總建筑面積約32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面積約為57.26萬平方米,商業面積占西區總建筑面積為17.89%,商業面積減少了35.34萬平方米,比2010年下降26.11個百分點。
通過政府引導、空間置換等方式,在西區業主單位的積極支持配合下,騰退了鼎好大廈、一號樓、第三極大廈、建委辦公樓等7座大廈約57.26萬平米;建設了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關村夢想實驗室、中國技術交易大廈、中關村知識產權大廈等一批創新要素載體;吸引了創客空間、海銀資本孵化器、創新工場、清華科技園(西區)等創新要素類業態;形成了科技金融、科技研發、科技中介、企業總部、高端人才服務、新技術展覽展示等六大功能區;西區鼓勵發展的產業得到上升,批發和零售業顯著下降,2010年西區單位總數7703家,其中法人單位5268家。在法人單位中,批發零售業3479家,占法人單位總數的66%,占比較大。截至2013年9月,西區單位總數8321家,比2010年增加8.02%,其中法人單位5807家,比2010年增加10.23%,在法人單位中,批發零售業2396家,下降31.13%。海淀區在西區的業態調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促進了西區產業結構優化和發展環境的提升。
通過業態調整,西區內從業人員結構得到優化,人員素質明顯提升。在從業人員數量上,2010年西區法人單位從業人員90988人,其中批發零售業從業人員19288人,占比21.2%。截至到2013年9月,西區法人單位從業人員110849人,比2010年增加21.83%,其中批發零售業從業人員15594人,比2010年降幅19.15%,占比14.07%。
在從業人員素質上,2010年,入駐西區的法人單位中有歸國留學人員790人,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50806人,具有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的有12944人。2013年9月,入駐西區的法人單位中有歸國留學人員975人,比2010年增加23.42%,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64592人,比2010年增加27.13%,具有中級積極上技術職稱的有16323人,比2010年增加26.1%。通過三年來的業態調整,西區高學歷和職稱的從業人員比例不斷提高,人員素質穩步提升,人員結構更加優化。
目前,落戶中關村西區的大型科技研發類企業有100多家。以中國技術交易大廈、首都科技中介大廈、中關村金融大廈、中關村PE大廈等樓宇為載體,西區聚集了120家科技中介機構和243家金融機構。
最近三年,在中關村西區新增3000余家單位中,93%是高技術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科技金融業等鼓勵類業態。而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在西區占比,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