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七年的磨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終于迎來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時刻。12月14日,國務院發布決定將全國股轉系統的服務范圍正式擴大到全國,這是我國完善資本市場結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戰略舉措。全國股轉系統真正成為一家全國性的場外市場,將對資本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全國股轉系統的前身中關村股份轉讓系統自2006年1月啟動以來,就一直沿襲市場理念和創新基因,探索形成了主辦券商制度、合格投資者制度和終身督導制度等機制。上述制度有效保證了股轉系統的平穩運行,并且為后續制度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次發布的國務院決定對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定位、市場體系建設、行政許可制度改革、投資者管理、投資者權益保護及監管協作等六個方面進行了原則性規定,確立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基本制度框架,也意味著從中關村走向全國的股轉系統將成為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試驗場。
筆者認為,全國股轉系統擴至全國對中國資本市場來說主要有三方面的意義。
首先,豐富了資本市場層次,標志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業已完善。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一直以來,從國務院到證監會,全國股轉系統一直被定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基礎層次,也是基石層次,更是戰略層次。
全國股轉系統擴容后,其“無地域限制、無行業限制、無財務指標要求”的掛牌標準,更為貼近實體經濟的實際情況,為廣大企業敞開資本市場大門。因為其針對的是我國群體數量最大的中小企業,也是最具創新性和成長性的經濟群體。這一群體企業的發展,無論是對于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還是資本市場發展戰略,都應是重中之重。只有全國股轉系統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才能保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不斷有優質企業輸送。
其次,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成為支撐中小企業創新的開放平臺,對中國的經濟轉型有很大助推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創新難,對資本的渴求度一直難以緩解,全國股轉系統擴大了直接融資平臺,可以在更大范圍解決中小高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全國股轉系統市場的大擴容可以使更多的中小高科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備案制、小額快速融資制度、靈活的股債融資工具安排、做市商制度,一系列的重大制度創新,助力中小企業借助資本市場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引進外部資源、提升品牌形象、實現并購整合,促進更多的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此外,由于全國股轉系統市場的容量擴大,門檻較低,不僅增加了VC和PE的退出通道,而且使其退出更加方便。這就會調動VC、PE的積極性,不斷擴大向中小高科技企業投資入股的規模,擴大中小企業融資的范圍。
第三,緩解主板市場發行壓力,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新的投資渠道。
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擴大至全國后,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自由選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拓寬了資本市場服務面,這將有利于減輕A股市場的發行上市壓力,緩解A股市場的擴容預期,穩定市場預期。有多家機構預測,未來5年將有超過4000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總市值達到萬億元以上。另一方面,全國股轉系統也為部分偏好風險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新的市場,可以分化場內市場過度投機的氛圍。
如今,全國股轉系統已翻開了新的一頁,新的理念、新的制度,我們期待,擴容后的全國股轉系統能孵化出中國的“微軟”,為我國的經濟轉型以及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