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評論:三線城市的青創大賽如何找到千萬風投

2014-08-25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字體: ]

 為廣東省三線城市惠州市的首屆青年電商創業大賽“找”來了1000萬元的風投資金、1000萬元的創業融資額度、50萬元的獎金扶持,以及近70萬元的辦賽經費——這件事讓團惠州市委書記張莉蘭有些自豪。

    半年時間,跑遍青年商會、銀行、企業、互聯網金融公司,直到最終簽訂合約,張莉蘭和青年電商創業大賽工作小組成員“糾結過”也“興奮過”,“我們都感嘆,這個大賽辦下來自己也成了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專家’”。

    惠州當地企業眾多,拉點贊助,舉辦一場幾十萬元投入的小型青年創業比賽“并不是難事”,但張莉蘭認為,對于真心希望創業的年輕人來講,長遠的資金支持遠遠比獎金重要。

    支持企業不少,但力度不夠

    去年11月,當大賽的籌劃案擺上張莉蘭的辦公桌上時,尋求資金支持這項工作,團惠州市委“并沒有感到太大壓力”。

    張莉蘭首先想到了擁有近200個會員的惠州市青年商會。不出她預料,對青年電商創業大賽有興趣的企業“不在少數”,房地產公司、IT公司, 甚至是一些央企都向張莉蘭表達了贊助大賽的意愿。但是,“幾十萬元的獎金是這些企業最大的支持力度了”。張莉蘭和工作小組成員聚在一起分析,青年商會的企 業大多做實業,要想給青年創業者找來風投資金或是可觀的融資額度,還得“換條路走”。

    他們找到了當地各大銀行,得到的答復卻總是:創業貸款有,銀行也很愿意支持青年創業,團市委與銀行之前也有數額巨大的集體授信,但審批、抵押這些銀行放貸的程序還是不能少。

    這讓小組成員都“有點沮喪和糾結”,“銀行對創業青年小額貸款審批的程序多,門檻相對還是高,不一定每個參賽青年都能成功貸款。要是左審右審最后還沒通過,得多打擊創業青年啊”。

    “我們跑了很多地方,但卻有點像走進死胡同了。”團惠州市委青創中心副主任李朝輝回憶說。那個時候,小組成員每天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碰撞信息和篩選信息。

    雖然,這個過程像是在“大海撈針”,但青年商會的幾個企業家與小組成員的幾句閑聊,就在信息篩選的過程中,被一下子“拎出來”了:和這幾家 企業在同一棟大樓辦公的廣東匯融投資股份公司(下稱“匯融公司”),是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實力不俗,從2010年9月上線以來,融貸額超過22億元,在 廣東省排名前三,“說不定有戲”。

    集體“惡補”互聯網金融功課

    和匯融公司一接洽,張莉蘭和小組成員發現,匯融公司正需要類似活動“樹立公司的形象及擴大影響力”。但“互聯網金融公司會不會不太穩定?愿意提供如此大額的資金支持嗎?”

    張莉蘭他們先是旁聽了匯融公司的會議,又把匯融公司的財務報表“好好研究了下”,還請教了經信局和幾大銀行,這次,他們得到了積極的回復。

    張莉蘭并沒有馬上和匯融公司談合作。她特地買了一大摞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書籍,“惡補”專業知識后,他們又集體出動,來到廣東省著名的“淘寶村”軍埔村“取經”。在交流中,這批能P2P等互聯網金融術語熟練運用的團干部,讓當地電子商務協會人員頗為驚訝。

    可正式與匯融公司面對面商談后,該公司的態度令小組成員們“很受挫”,“他們也是把這個事當成做公益,想著出幾十萬元贊助費就行了”。

    張莉蘭和小組成員“頭腦風暴”后,得出了結論:“要讓他們看到合作的好處,用可期待的愿景打動他們。”很快,整個小組開始“像企業一樣”,分工明確,收集資料,制作方案,“下決心要拿下這個‘大客戶’”。

    再回到談判桌,張莉蘭更多地談雙方合作,以及本次大賽將帶來的互動雙贏的愿景。匯融公司有所松動,愿意“在獎金支持的額度上再提高一些”,但一說到風投和免息低息貸款就“不愿多費口舌”。

    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張莉蘭很清楚:“真誠的態度最重要。”每天一下班,小組幾個骨干成員就趕緊往匯融公司趕,“沒人記得一共跑了多少 次”,每去一次匯融公司,就跟對方提,青年創業大賽的獎金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青年創業,風投支持以及貸款融資額度卻能實實在在地幫助創業青年。講完道 理,再拋出“甜頭”:匯融公司的名氣和實力明顯不相符,實力這么強,但在政府對其的認可度以及在創業青年間的知名度還有待提高。青年電商創業大賽既有政府 的大力支持,又是創業青年興趣所在,“扶持青年創業,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創業青年的認可,正好一舉兩得”。

    匯融公司第一次同意提供200萬元的風險投資資金額度。

    在商言商,“雙贏”戰略找來千萬風投

    為了讓對方看到誠意,團市委向匯融公司承諾,辦賽經費的一半將用于宣傳。不僅讓團市委運行的在當地青年中甚有影響力的“惠州青年匯”微信公 眾號全程推送比賽信息,戶外LED屏、燈箱、路牌、電視臺、報紙也將聯動以實現賽事信息的全面覆蓋。同時,宣傳廣告的突出位置顯示匯融公司,比賽名稱也定 為“匯融杯”惠州市首屆青年電商創業大賽。風險投資資金的額度很快提高到1000萬元。

    在宣傳效果上,團市委也動起了腦筋。“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做”,他們與當地一家著名的廣告策劃公司合作,并動用了團市委和青商會的資源, 以保證對大賽進行全方位宣傳。惠州最繁華的商城華貿天地頂層中央,立著一個巨大的青年電商創業大賽宣傳板。當地有著500萬用戶的網站“西子湖畔”也是大 賽的宣傳陣地。曾經一度排斥團委的網站在和團市委合作了幾次公益活動后,向這些針對青年的活動打開了宣傳的大門。這些,都是團市委擁有的“獨家資源”。

    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連當地一位副市長都忍不住跟張莉蘭打趣:“我回家停車,發現車庫全換了宣傳你們這個比賽的燈箱。”

    不到一個月里,206個團隊,1100余人報名參加這場青年電商創業大賽,在惠州歷史上“還是頭一次”。初賽題目公布的那天早上,團市委青創中心的電話甚至成了“熱線”。

    當然,這個“雙贏”的大好局面也讓匯融公司下定決心,在為大賽提供1000萬元的風險資金額度之上,又為大賽提供了1000萬元的免息或低息創業貸款。而50萬元的獎金扶持和近70萬元的辦賽經費也“全由匯融公司承擔了”。

    目前,惠州市首屆青年電商創業大賽正順利進行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