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耗資8億建成的陳家祠廣場,僅使用4年時間,即因為地鐵建設需要“推倒重來”,引起公眾廣泛關注。
像陳家祠廣場這樣的“短命建筑”并非個案,北京凱萊大酒店、沈陽的五里河體育場、浙大湖濱校區3號樓……這一個個響當當的建筑在“青壯年”時期就被“推倒重建”令人惋惜。
陳家祠廣場:1年扔掉2億元?
陳家祠是廣州的文化名片之一。2009年,廣州荔灣區投入8個多億對陳家祠進行擴建,將古祠周邊的建筑拆除,3.7萬平方米的一期陳家祠廣場,八成空地加種高大喬木,統一鋪設復古的麻石和青磚,其中東側下沉廣場改建成“余蔭親境”的綠化廣場。
據了解,陳家祠廣場擴建工程,加班加點在廣州亞運會開幕前的2010年9月完成,彼時被稱為“荔灣區迎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然而,由于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建設,昔日重金打造的東側綠化廣場卻在短短四年內“推倒重來”。
記者在陳家祠廣場看到,原先“余蔭親境”的綠化廣場已被挖得面目全非。地鐵施工方中鐵二局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推平土地,填埋地下停車場,接下來計劃挖30米深的基坑,項目工期可能超過三年。
早在2007年6月,廣州地鐵公司就公布,廣州地鐵八號線延長線工程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
當地群眾表示,相關部門在陳家祠廣場擴建之前,就應該知道此處未來規劃修建地鐵,“既然當初知道要在陳家祠修八號線延長線,又為何花8個億建這個廣場?實在是巨大的浪費。”
資料顯示,“陳家祠廣場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建設單位是荔灣區建設和市政局(現荔灣區建設和園林綠化局),建設方案則委托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研究院等進行設計。
迄今,相關部門沒有就陳家祠廣場投資規劃方案問題予以回復。“國家發改委批復后,地鐵八號線延長線工程可能有幾套方案備選,但經過陳家祠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知情人士表示,“當時由于亞運會的‘任務’比較緊,所以對陳家祠廣場整體規劃的考慮可能有些欠缺。”
短命大型建筑,各地屢見不鮮
事實上,類似陳家祠廣場這樣“推倒重來”的短命建筑在各地頗為多見。業內人士坦言,如果確實因為“質量問題”,建筑被拆除還算是“死得其所”。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大型建筑仍在“青壯年”時期,就因為種種原因被拆除,造成巨大浪費。
2010年8月,曾是北京地標性建筑的四星級凱萊大酒店開始拆除,拆除后將建五星級酒店使用。而該酒店1992年才開業,2008年重新裝修,使用才18年;
曾經見證中國男足挺進世界杯決賽圈歷史時刻的沈陽五里河體育場,1988年投資2.5億元建成,2007年被爆破拆除,使用未滿20年;
浙大湖濱校區3號樓,被認為“設計壽命為50年、使用100年都沒問題的大樓”,只用了15年就成了建筑垃圾。爆破拆除后,取而代之的則是僅比其高13米的建筑……
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年至100年。然而實際上,我國被拆除建筑的平均壽命只有30年。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預測,建筑過早拆除將導致中國每年碳排放量增加,同時還將導致巨大的資源浪費。據計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每年因過早拆除房屋浪費數千億元。
不顧資源約束,隨意變更規劃
“短命建筑”除了城市規劃考慮不周之外,更多的因素在于規劃決策“家長制”,一些政府官員不顧資源約束,熱衷于大拆大建帶來“政績”。
一位廣東省規劃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普遍情況是‘一屆政府一個規劃’。不同的領導有不同的喜好,有的領導剛上任就提出新概念,修改以前的城市規劃。下屬積極‘幫腔’、推進項目,極少提出反對意見。”
有的領導把自己當成了城市“總規劃師”,就像川劇變臉一樣朝令夕改。據報道,安徽省淮南市委原書記方西屏,懷疑在建的“觀湖國際”酒店擋住風水,于是強行令其拆除。2012年7月才動工興建的“觀湖國際”,到2014年3月,剛建成的兩棟大樓被爆破拆除。
在南京市,1996年興建的城西干道全線高架,僅使用了13年即被拆除,改之以采用隧道下穿十字路口方式。
“城市規劃不能說變就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教授楊解君認為,在規劃過程中要充分論證,讓專業人士的意見得到真正體現。
專家建議,城市規劃應保持延續性,要制定1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城市規劃方案,并嚴格執行規劃方案;同時,要抓緊編制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的權責清單,制衡地方行政官員更改規劃的權力,杜絕“一屆政府一個規劃”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