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作為目前光伏市場的絕對主流,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野蠻生長”之后,目前正處于痛苦的行業兼并重組進程中。反觀代表第二代及第三代光伏技術的薄 膜,在以漢能集團為代表的行業先驅的帶領下,正悄然興起。針對光伏發電前景、薄膜是否會取代晶硅主宰未來光伏產業、對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意義幾何 等問題,記者近日專訪了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企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圖片為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
問:我國的節能減排壓力很大,最近中美簽署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更是明確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在這個既是利好也極具壓力的背景下,您覺得未來我國光伏發電發展前景會怎樣?
答:我對中國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前景還是充滿信心的,可以說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已經到來;仡櫄v史,每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都是能源 革命,在新能源革命中太陽能將完成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而且,與前幾次工業革命相比,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不僅是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更是能源利 用觀念的革命,這可能是人類能源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它將改變全球能源格局。
對中國來說,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太陽能發電產業的快速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相比,中國有發展太陽能產業的獨特優勢。美國受 到利益集團綁架,把發展新能源的主要精力放到在了頁巖氣上;歐洲有技術和市場,但是沒有資金;日本有資金有技術,但是沒有市場;只有中國資金、技術、市場 三者兼備。因此,在這次新能源革命中完全有可能由我們中國人領先一把!
太陽能發電產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從全球范圍看,它還是一個新興產業,目前在推廣過程中還面臨融資難、并網難、結算難、屋頂資源配置難等問 題。就好比一輛正在爬坡的汽車,還需要坐車的人推一把。特別是需要政府從促進我國太陽能行業轉型升級的高度,完善產業政策、發揮主導作用、落實金融扶持政 策。
問:長期以來,我國光伏產業都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在為人家貢獻清潔能源的同時還遭遇“雙反”,但是急需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和改善大氣環境的國內,卻沒有培育出大規模發展光伏產業的土壤。未來怎樣才能既不放棄海外市場,又能開發和服務中國這一大市場?
答:一直以來,我國傳統光伏產業都面臨著核心競爭力不足的問題。由于行業門檻很低,投資幾千萬就能夠在短時間內把產品生產出來,這導致目前盡 管我國光伏電池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0%,但是先進技術、關鍵材料和高端裝備仍然依靠進口,尤其是高端成套裝備進口推高成本,“綁架”技術創新。
我們要檢討自己“兩頭在外”的模式,不僅把光伏電池作為一種出口產品,而要將其放到新能源革命的高度來認識。一方面開拓國內應用市場,促使市場多元化;另一方面更要努力掌握核心技術,認清薄膜化、柔性化才是未來太陽能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問: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漢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發電企業,在您看來薄膜發電對我國節能減排和經濟轉型發展有何意義?
答:在我看來,大力發展薄膜發電產業將是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重要抓手,將會形成國民經濟的又一個重要支柱產業,對于我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在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與太陽能薄膜有關的就有5個。
首先,薄膜發電產業鏈長,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五大領域,直接帶動玻璃、鋼鐵、塑料、物流等85個相關產業,對實體經濟和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
其次,發展薄膜發電有利于推進節能減排事業和轉型升級步伐。以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領域為例,直接市場規模超過10萬億元,間接市場規模達30萬億元,相當于我國汽車市場的3-5倍,將直接減少十多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第三,發展薄膜發電將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獨立和能源安全。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面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日漸枯竭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問:晶硅電池與薄膜電池各有哪些優劣勢?晶硅電池與薄膜電池未來發展趨勢怎樣?后者是否會取代前者主宰我國光伏產業?答: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陽能電池。薄膜的優勢主要在于:第一、它是真正的無污染、零排放,而晶硅多少還有點爭議;第二、薄膜電 池具有柔性、輕質的特點,在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戶用發電、柔性屋頂、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特種產品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相比晶硅電 池應用范圍更廣。此外,薄膜還在溫度系數、弱光發電方面有明顯優勢。
關于薄膜和晶硅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它們是兄弟關系,共同的對手都是傳統化石能源。從市場來看,薄膜和晶硅面向不同的細分市場,晶硅在工業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大型地面電站,而薄膜主要是民用方面,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兩者都將共存。
但是,我認為將來總的方向一定是走向民用化,因此薄膜化、柔性化將是全球太陽能發電產業未來發展的總趨勢。實現我國太陽能產業從晶硅到薄膜的戰 略升級,保持我國在薄膜太陽能領域的領先地位,加快薄膜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穩增長調結構和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意義重大。
問:漢能是太陽能薄膜領域的領頭羊,為了推動技術創新,漢能收購了很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如何將這些技術轉換成商業化生產?后續的創新怎么保障?
答:漢能崇尚技術創新,先于市場判斷出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未來總趨勢;谶@一戰略判斷,漢能利用全球太陽能產業步入調整 期這一時機,實施了核心技術的“全球技術整合戰略”,搶占世界太陽能技術最前沿,闖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2012-2014年期間,“逆 勢”完成了對德國、美國等4家公司的跨國并購。
并購后,這四家公司納入統籌運營管理,原有的技術、專利壁壘被打破。由集團光伏產業技術委員會總體把控,推進四家公司的研發工作及效率提升;每 季度召開技術路線工作會,為所有研發項目排列優先級。繼續保留了各海外公司原有的電池組件生產能力,同時憑借國內已有的優秀技術團隊,積極與國外公司開展 聯合研發項目,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使各公司技術得到了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銅銦鎵硒(CIGS)技術國內落地和設備國產化,努力帶動國內薄膜光伏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基地項目在國內落地,新的產業基地正在建設并將逐步投產,成本也將有效降低,逐步實現清潔能源平價上網的目標。
問:漢能有著怎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發展太陽能薄膜行業最強大的企業?漢能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您的創新和冒險精神,如何評價自己的創新與冒險精神?
答:在全球新能源投資持續保持增長的大背景下,近三年來,漢能在薄膜發電業務上的表現持續穩步增長。由漢能控股的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能 源企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市值由2011年約40億港幣到2014年11月已超過800億港幣,已經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業,比市值第二的美國光伏企業 Solar City高出一倍多,也高于美國薄膜太陽能企業First Solar,更遠高于其它所有晶硅光伏企業。這充分證明了投資者對太陽能薄膜技術代表了光伏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其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及市場潛力的認可。
漢能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專業化的人才團隊、高效的運營管理制度以及包容的公司文化。創新是事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沒有創新, 就沒有漢能今天的事業成功。目前,漢能將薄膜發電建筑一體化(BIPV)、戶用發電、柔性屋頂、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特種產品作為薄膜發電的創 新應用領域,并已經實現了巨大的市場價值。
外界有時認為,漢能作為民營企業做金安橋水電站、投身市場份額并不高的薄膜發電是一種冒險,但在漢能看來,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在金安橋水電站之前,漢能積累了豐富的水電項目經驗,無論是在資金、技術、人才方面,漢能都具備這樣的能力。
我個人認為,如果你知道做一件事最壞的結果是什么,并且可以接受這樣的結果,之后你放手去做,這叫冒險;如果你不知道做一件事最壞的結果是什么,你就去做,這叫魯莽。在這個意義上講,漢能可以冒險,但從不魯莽。
問:您能否勾勒出未來光伏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一個畫面?漢能將如何幫助實現畫面中所勾勒的生活?
答:你可以設想一下這樣一種場景:每個人都擁有一座自己的太陽能發電站,并且這些電站通過線路聯結成一個網絡。你的電站所發的電可以用來滿足 自己的需要,也可以通過網絡出售給他人;反之,如果你自己的電量不夠,也可以購買他人的富余部分,甚至連價格也可以由你們自行協商。這就是未來的智能電網 和分布式光伏電站。這些電站可能在你的屋頂,也可能在你家的外墻或者防曬篷上,甚至有可能被你穿在身上。
而這一切并不是空想,漢能的薄膜發電技術已經可以使之變成現實。漢能的目的就是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每一個個體都是發電主體,從集中供電變為分布式發電,從而徹底顛覆人類傳統利用能源的方式,屆時能源將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