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注定將成為人們盤點2014年時繞不過去的重大主題。這一年,反腐行動在規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強態勢。全世界都關注到,中國政府正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懲治腐敗分子,推動從嚴治黨和社會改革。
有學者觀察到,在貪腐分子高頻率、高曝光度落馬的同時,反腐行動亦加速走上法治化軌道。“新華視點”記者梳理年度八大反腐關鍵詞,透視波瀾壯闊的反腐2014。
關鍵詞1. 打虎拍蠅
年度回顧: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形成了對腐敗的高壓態勢:超過50位省部級高官被查處,副國級以上官員3人,范圍涉及黨政軍、人大、政協、國企等多領域。
2014年的反腐力度空前。僅前11個月,落馬省部級干部以上就近40人。除“老虎”頻頻落馬,“蒼蠅”也被大面積清理。今年上半年,全國 紀檢監察機關給予黨紀政紀處分8.4萬人,同比增長超過30%。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立案貪污賄賂犯罪案件27235件35633人,其中縣處級以下 33025人。
專家點評: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表示,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今年以來,從徐才厚、周永康到河北“藏金小官”,不論官位高低,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打虎上無禁區,拍蠅下無死角”,讓百姓備受鼓舞、充滿期待。
關鍵詞2. 巡視升級
年度回顧:作為上級對下級的監督,我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巡視制度的探索。至今,巡視已成為反腐利劍。十八大以來,中央陸續開展多輪 巡視,完成了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強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曾任云南省委書記的白恩培等的違法違紀線索均 由巡視獲得。
2014年的巡視上演了“升級版”:一是巡視量更大,從去年的兩輪增加到今年三輪。目前,前兩輪已完成20個省區市和6家單位的巡視,比 2013年翻了一番;二是巡視深度加強。反饋報告不僅涉及個案,還強調腐敗現象的歸納梳理以及新趨勢的預判,舉一反三,敲山震虎;三是添加有針對性的“專 項”。除了對地方的“常規巡視”,其他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納入“專項巡視”,如復旦大學、科技部、一汽集團等。目標更加精準,不僅深挖,還會隨時殺“回馬 槍”。
專家點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巡視在遏制腐敗蔓延、形成高壓震懾方面作用明顯。中央正在修訂巡視條例,將常規巡視和專項巡視上升到黨內法規的高度固定下來,讓巡視制度成為腐敗克星。
關鍵詞3. 圍剿“塌方式腐敗”
年度回顧:今年中紀委查辦的山西窩案、中石油窩案、發改委價格司窩案等重大腐敗案件,既涉及中央、地方政府也包含壟斷國企,共同特征都是“倒下一個牽出一串”,“塌方式腐敗”的定性頻頻出現。
2014年,僅山西一省落馬省部級干部就達7人,其中4人曾是省委常委,崗位涉及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和太原市黨委書記;發改委價格司窩 案,包括兩任司長、副司長、副巡視員等5人被查,在任領導幾乎全軍覆沒。此類腐敗破壞了政治生態,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更使當地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遭 受重大損失。
專家點評:天津市委黨校副校長趙曉呼說,干部任用腐敗為禍甚烈。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調動的“逆淘汰”環境,滋生“團伙化”腐敗,搞亂政治秩序。必須強化黨性教育,嚴明黨的紀律,清除“圈子文化”的負面影響,根除“政治地質隱患”。
關鍵詞4. 查處“小官巨腐”
年度回顧:今年以來,一些“芝麻粒兒大”的科級干部和村官成為各類貪腐大案的“主角”,動輒億元、千萬元的涉案金額令人瞠目,這種小官巨腐被網民稱為“虎蠅”。
1.2億元現金、37公斤黃金、68套房產,這是科級干部秦皇島市北戴河區供水總公司總經理馬超群的“腐敗清單”。與馬超群類似的不少小官 巨腐紛紛浮出水面。廣州國營白云農工商聯合公司原總經理張新華,被控涉嫌貪污2.84億元、受賄近1億元;北京海淀區西北旺鎮皇后店村會計陳萬壽挪用資金 1.19億元。“小官巨貪”主要集中在農村征地拆遷、項目審批、截留挪用公款等領域。同時,隨著國家對基層和農村的優惠政策、補貼資金力度加大,一些基層 貪腐官員將“黑手”伸向這些領域。
專家點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老虎”如何貪腐,百姓也許所知不多;但“蒼蠅”有多壞,群眾則有切膚之恨。打擊基層腐敗應從規范權力運行著手,找到基層權力暗箱操作、缺乏監管的癥結,加強權力運行的公開和透明。
關鍵詞5. 清理裸官
年度回顧:家人移居海外,干部在國內任職。被稱為“貪官預備隊”的“裸官”現象被詬病多年。今年被查處的廣州市原副市長曹鑒燎就是典型,包括其本人在內的全家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拿到了港澳居民身份證。
2014年,“裸官”成為被重點整治和清理的對象。今年以來,全國多地開展了對“裸官”清理的行動。廣東在清理工作中發現“裸官”2190 名,866名拒絕接回家人的“裸官”被調崗;北京梳理局處級“裸官”,46人調整工作崗位。不僅如此,更多地方還探索通過立法重典治理“裸官”。《廣東省 預防腐敗條例(草案)》明確提出,“裸官”不得在重要崗位、敏感崗位任職,且不能列為領導干部考察對象。
專家點評:中山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肖濱說,今年以來,巡視、督查、整改對久治不愈的“裸官”、干部兼職頑癥下了猛藥,力度大,效果明顯,既避免更嚴重腐敗的發生,保護了國家財富,也用實際行動堅定了社會和百姓信心。
關鍵詞6. 海外追逃
年度回顧:2014年中國境外反腐追逃的打擊力度史無前例。在中紀委統籌下、最高檢、公安部等部門協力出擊。截至目前,“獵狐2014”海 外追贓追逃行動已從58個國家和地區緝捕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396名,其中涉案金額千萬元以上的百余人,緝捕數是去年的2倍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APEC會議和G20峰會等多邊和雙邊國際會見期間,至少7次談到國際反腐敗合作、海外追逃追贓。11 月,APEC會議通過的《北京反腐敗宣言》和G20峰會成員領導人核準的《2015-2016年G20反腐敗行動計劃》讓全球反腐敗合作更加深入。
專家點評:汪玉凱等專家表示,今年以來的海外追逃行動成果顯著,對貪腐官員形成了嚴厲威懾,表明海外已不再是“避罪天堂”。通過建立反腐合作網絡和信息共享,跨國追捕的效率大大提升,跨境追贓更加便利。
關鍵詞7. 權力清單
年度回顧:在今年頻頻曝光官員落馬的過程中,全社會在反思如何鏟除腐敗土壤時達成高度共識:劃清“權力清單”。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在各地的腐敗案中,“能人腐敗”不斷出現,“一家兩制”親緣腐敗層出不窮,“圈子文化”大行其道,追根溯源都是權力缺乏邊界。在多個巡視組的反饋和地方紀檢監察的報告中,權力尋租屢被提及。
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公布“權力清單”,既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體現,也從制度上預防腐敗、正本清源。今年以來,國務院向社會公開各部門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涵蓋了60個部門1235項行政審批事項;河北、廣東、北京等地都試行權力事項公開。
專家點評: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反腐斗爭有長期性、反復性和艱巨性。大量針對性的反腐舉措,都是為長效機制建設贏得時間。“權力清單”的 提出,將推動那些界線模糊、封閉運行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群眾監督,倒逼政府簡政放權和依法行政,將讓反腐高壓下的“不敢腐”變為制度約束下的“不能 腐”。
關鍵詞8. 依法反腐
年度回顧:反腐深入推進僅靠高壓行動遠遠不夠,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重要決策,給反腐制度化、法治化指明道路。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法治體系建設。
一年來,從薄熙來、劉志軍、劉鐵男乃至多個地方官員和國企高管的腐敗案,都進行了公開審理。各地在審理腐敗案時,普遍強調程序正義和事實證據,充分表明了中央“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決心。
專家點評: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表示,中央一手繼續保持反腐高壓態勢,一手加快制度建設。加強反腐立法建設,加快權力公開、黨務公開等相關方面立法進程,使權力依法行使、依法運行,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籠子。他說,“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