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實現無線充電技術后,治療帕金森癥的“北京造”腦起搏器又新增遠程控制、手機APP管理兩項功能,繼續在全球領跑該項技術。
這一當年差點兒被國外企業買走的技術,在北京市科委和清華大學的支持下,不但打破了國外壟斷,而且已經開始大量造福帕金森癥患者。數據顯示,截 至目前,這一在北京昌平科技園區制造的產品,總植入量已超過1600例次,應用醫院達到56家,市場占有率近40%,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近1億元,成為高 端醫療器械國產化的成功范例。
腦起搏器的醫學術語叫“腦深部電刺激器”,是目前治療帕金森癥的首選外科療法。手術時,醫生在患者的大腦皮層下方約10厘米的丘腦底核部位,植 入一根1.27毫米直徑的電極;一條類似耳機的導線埋在皮下組織,連接大腦內的電極和植入在患者胸部的電池。電池約1厘米厚、4厘米見方。腦起搏器每秒鐘 130次到185次的高頻電流,讓人體的神經發生反應,控制身體不再出現顫抖等帕金森癥狀。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科技人員首次進行了清華腦起搏器遠程程控技術和腦起搏器監護APP服務的展示。“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更好地服務于 中國的病友。”項目主持人、清華大學教授李路明告訴記者,“患者不用來北京,在基層醫院通過網絡遠程調試,就能完成編程,將設備調整到最合適的狀態。”
一名來自沈陽的清華腦起搏器受益者,在千里之外接受論壇會議現場醫生的遠程程控,十幾分鐘就實現了將埋在皮下的腦起搏器重新設定刺激頻率,他坦 言“感覺更好了”。通過遠程控制,該技術使得患者能夠就近獲得程控專家的術后調控服務,大大降低了患者往返于大醫院進行術后程控的交通和時間成本。
來自廣東的清華腦起搏器受益者曾先生,在現場演示了手機監護植入體內的腦起搏器信息。通過這個APP,患者可以很清楚地知曉自己體內腦起搏器的各項參數是否正常、電池電量是否足夠等。這些信息也可以很方便地發送給廠家,一旦出現問題,可以最快速度獲得幫助。
新聞內存
作為一種影響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帕金森病患者越來越多。據估算,我國帕金森病患者達到270萬。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是一種安 全、可逆、療效顯著的神經調節治療方法,全世界已經有10多萬名患者植入了腦起搏器。國產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進口產品的獨家壟斷,極大降低了產品的應用費 用和技術門檻。
腦起搏器的相關技術,還可以應用在治療癲癇、抑郁、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以及解決毒品依賴問題等領域。據預計,相關的神經調控產業,在2020年全球市場將高達2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