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發布。今年起,將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小學和初中四年級和八年級的義務教育質量進行監測。測試周期為三年,語文、數學、科學、體育、藝術、德育等六個學科領域納入監測范圍,不僅監測學業水平,還將監測學習習慣、身體健康等內容。
學生睡眠情況納入監測
據介紹,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后,提升教育質量成為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但由于缺乏準確反映義務教育質量狀況的客觀數據,單純以成績和升學為標準來評價教育質量的現象一直存在。為此,亟須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
此項監測將以三年為一個周期,在全國四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中完成語文、數學、科學、體育、藝術和德育六個學科領域的監測,每年監測兩個學 科。監測包括紙筆測試和現場測試,紙筆測試分為學科測試卷和調查問卷。學科測試卷主要考查學生的學業水平,時間為一小時。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影響學生學業水 平的相關因素。學生調查問卷時長40分鐘,教師調查問卷時長30分鐘。體育、科學、藝術等學科領域將采用現場測試的方式,主要考察學生的運動能力、動手能 力和操作能力。
今年是第一個監測年度,將在全國監測數學和體育。據教育部教育督導團辦公室主任何秀超介紹,數學重點測查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習慣等。體育重點測查身高、體重、興趣與態度、健康、睡眠和鍛煉習慣等狀況。
第二個監測年度和第三個監測年度將分別監測語文和藝術、科學和德育。
測試當天公布受測學生
據介紹,監測將采取分層抽樣的辦法進行。首先根據人口總量、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抽取樣本縣(市、區)。然后根據地理位置、城鄉分布、學校類 型等因素,從每個樣本縣(市、區)中分別抽取12所小學和8所初中作為樣本學校。每所樣本校依小學或中學,分別隨機抽取32名學生或64名學生參加測試。
據何秀超介紹,抽取的樣本學校要覆蓋城鄉。以北京為例,既要有東城、西城這樣的中心城區,也要有昌平、順義這樣的近郊區,還要有房山、延慶這樣的遠郊區縣。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主任董奇表示,為確保監測的客觀真實,全國將在統一時間進行測試和采集教育質量監測數據。同時將做好保密工作,在測試當天公布測試學生名單。
測試不選拔不掛鉤升學
據何秀超介紹,監測與中高考有根本區別,監測不以甄別和選拔學生為目的,監測結果主要服務于教育決策、改進教育教學,不對學生和學校進行排名,也不與升學掛鉤。
監測將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答題表現,將學生在相關學科領域上的表現分別劃分為水平Ⅰ、水平Ⅱ、水平Ⅲ、水平Ⅳ四個水平段。在劃定表現水平和 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監測將形成三類報告——基礎數據報告、分省監測報告和國家監測報告。何秀超表示,基礎數據報告將不會對外公開,分省監測報告會提供給對 應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門。國家監測報告將對外公開,以促進監測結果的廣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