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北京:打造會議產業 邁向國際交往中心

2015-06-15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作為首都,北京也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國際會議之都”。根據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最新發布的數據,2014年接待國際會議數量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排名第14位,位居中國之首,亞洲第二。

  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重要城市功能之一。而國際會議的聚集和會議產業的崛起,正是北京著力提升城市活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速邁向國際交往中心的縮影。

  包攬全國三成國際會議

  “北京堪稱‘活動之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國際交流活動在這里發生。”在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王粵看來,首都的特殊地位賦予了其承接國際會議的 諸多可能性:這里有年吞吐量近8700萬人次的首都國際機場,有不可替代的古都遺產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有眾多國際機構辦事處和世界五百強企業,有百所 大專院校、頂級科研單位聚集。

  在接待國際會議的競爭力上,北京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國際會議與獎勵旅游權威組織——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 (ICCA)的數據顯示,北京以104個的接待量位列全球第14,較2013年上升4個名次。從全國情況來看,332個國際會議中,北京占了三成。

  “按照界定,納入評選的國際會議是指由國際專業協會組織的、在三個以上國家定期輪流舉辦、規模在50人以上的會議。”北京市旅游委高端旅游發展 處處長任江浩介紹,北京舉辦國際會議的整體數量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商務、文化、學術圈從業人士愿意來到北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會議產業成為北京“新名片”

  從奧運會到APEC,從世界互聯網大會到世界葡萄大會、世界種子大會,近年來,一系列頂級國際會議和活動紛紛落戶北京的同時,也讓會議產業成為北京的一張城市新名片。

  在眾多會議舉辦場館中,毗鄰鳥巢、水立方的國家會議中心首屈一指。這里擁有近百個大、中、小型會議室,最多能同時容納2萬人開會,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中央廚房可同時容納1萬人用餐需求。

  “僅2014年,我們共接待了918個會議、活動,國際會議約占12%。”國家會議中心副總裁許峰說,已經有七八年后召開的國際會議來提前預訂。

  大力發展會議產業,是北京發展旅游服務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早在2012年,北京市旅游委便在全國率先發布《關于促進會議與獎勵旅 游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支持會獎旅游機構申辦重要國際會議。在此之前,北京高端旅游與會議產業聯盟成立,對接各項國際會議需求。

  除了政府的引導,會展企業起到了重要紐帶作用。“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落地北京,其中多數是首次登陸中國,往往得到了超越歷屆的會議效果。”中青旅會展2014年承接了15個國際大型會議,公司副總裁郭俊華說。

  “會議經濟”惠及民生

  “以前說國際大會,那都是電視上新聞播的,現在我可以到現場看了。”家住朝陽區的高二學生沈楠是一個機器人愛好者,他對11月將在北京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充滿了期待。

  民眾參與到國際大會確實不再是新鮮事。許峰告訴記者,本屆機器人大會的LOGO就是面向社會大眾,從全國30多個城市、106位設計愛好者及專業組織提交的作品共131個中征集得來的。

  不只是民眾參與,國際會議也會幫助業內人士開闊視野,有效引入國際資源,惠及產業和行業的發展。

  2014年,北京延慶縣舉辦世界葡萄大會時,把學術的注意力轉向產業發展。會議期間,延慶與河北懷來縣共同發布建設“延懷河谷”葡萄及葡萄酒產 區規劃,京冀“抱團”共建延懷河谷葡萄及葡萄酒產區。國際園藝學會葡萄和漿果學會副主席尼克·多庫茲利昂稱,世界葡萄大會落戶北京,將極大促進中國的葡萄 種植業及全世界葡萄產業的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