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清華大學,參加“領軍計劃”的考生在準備復試。
今年是教育部自主招生“新政”推行的第一年,近日,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首次公示了高校自主招生錄取考生名單,據記者統計,90所自主招 生試點高校今年在京,已通過自主招生錄取454人。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校本部)共在京通過自招錄取70人,恢復自主招生的中國人民大學在京則僅錄 13人。不過,今年北京考生中,尚無人因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特別突出,被高校在一本線下破格錄取。
焦點1
降分最高檔次為降至一本線錄取
今年北大、清華自主招生給予資格生的降分幅度,最低檔次分別為降30分和降20分,最高檔次則均為降至一本線錄取。
其中,被北大給予可降至一本線錄取優惠的人大附中畢業生余逸倫,從小對恐龍著迷,參加過多次野外科考,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古生物研究》發表過專業論文,還在世界上首次運用三維數字建模的方法,對五彩冠龍手部運動功能進行分析。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余涵還獲得清華降65分錄取的特別優惠,這意味著,她在清華體質測試拿到了優秀成績,從而獲得了多降5分的額外獎勵。
不過,這些錄取優惠一般在考生被錄取到學校為其認定的入選專業時,方可有效。
焦點2
為何38考生未入清華北大錄取名單?
從此前公示的自主招生入選資格考生名單可發現,清華和北大校本部今年共在京認定了108名自主招生資格生,其中有7人同時被北大、清華“相中”。再對比這次公示錄取考生名單,意味著有38名考生最終未通過自主招生進入清華北大。
相關人士分析,主要是由于即便按照錄取優惠政策降了分,考生高考成績也未達到相應高校錄取線。
據記者梳理,多所高校本已認定多名北京考生為自主招生資格生,但最終的錄取名單中,卻已沒有北京生源,如山東大學,認定3名北京考生,給予每人降分20分的錄取優惠,但最終,并未錄取北京生源。
也有考生主動“放棄”自招資格的。今年自主招生首次實行單列批次、單獨錄取,如獲得自招資格的考生未填報相關高校自主招生志愿,就不會享受到高校提前給予的錄取優惠。
比如,人大附中畢業生李澤昊,他獲得北大自主招生、清華自主招生、北大博雅人才培養計劃降至一本線錄取的“最高優惠”,還獲得了清華領軍人 才選拔的降分優惠,高考成績為理科708分。李澤昊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經和北大招生人員溝通,該成績應已能支持他在本科一批錄取中,進入北大元培學院,所 以并未填報自主招生志愿。
焦點3
首次公示自主招生錄取考生名單
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是自主招生的重要公示平臺,今年公示的“最大特點是第一次公示自主招生考生錄取名單。”昨日相關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
自2003年教育部啟動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后,自主招生就曾遭遇“小高考”、招生腐敗等詬病,業內人士對此開出的“藥方”包括加強陽光招生。
去年,教育部就要求加強信息公開,要求各高校公示的相關信息,從2013年的4項增加至10項,其中獲得資格認定考生的測試成績和測試合格標準系首次公布。
今年,教育部又首次要求,試點高校要公示參加考核的考生名單及錄取考生名單,有985高校招生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自今年起,自主招生將從初審開始,進行“全過程公示”。
不過,截至發稿時,參加綜合評價試點的清華“領軍人才選拔計劃”和北大“博雅人才培養計劃”,均未在網上對外公示入選資格學生名單和最終錄取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