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數據顯示: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5年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人才結構持 續優化,企業創新投入增加、創新活力強勁等,成為中關村新的增長亮點。近期,采訪了北京部分海歸創新創業型社團了解到,2013年以來,新海歸創新型國際 人才回國創業者,涌入北京中關村的人員比例逐年提升。
去年在北京舉辦APEC的同期,為響應國家全面改革開放,加速中國與世界一體化,深化海歸學子作為民間文化交流大使的歷史責任,在“中國留學生 之父”——容閎誕辰日來臨之際,全國海歸組織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全國海歸組織(協會)會長大會,于2014年11月8日在北京成功舉辦。作為一個全 國民間唯一的海歸組織(協會)創始會長的定期會晤機構,全國海歸組織聯盟委員會(簡稱“海盟會”)正式宣布成立。中國網絡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 網、國際人才網等新聞媒體及新媒體平臺,給予了重點關注與適時報道。凝聚海歸情·共助中國夢——論壇以“創新、合作、發展、共贏”為主題,中國留學人員創 業園聯盟領導以及海歸界知名人士作為嘉賓出席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40多家民間海歸組織的會長與嘉賓一起,就海歸組織產業的認知與海歸人才創業等問題展開 討論。多位新生代海歸組織界的代表人物在會議現場縱論海歸、智響中國,充分體現了海歸組織產業發展界的專業性和學術性。近期,海盟會創始人一行在北京中關 村創業孵化基地實地考察,并拜訪了中國網等海內外相關新媒體,聯合國(NGO)世界和平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為新生代海歸2015年響應國家“萬眾創業· 大眾創業”號召探索新的海創發展之路。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4/24C91C8D594980391959CE7928A2C4C2.jpg)
創立“中華游子日” 傳承與踐行老一輩海歸報國理想
在去年全國海歸組織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 全國海歸組織(協會)會長大會上,全國海歸組織聯盟委員會創始人兼理事長張是秋、聯合創始人兼監事長王鶴霖,海創學人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奎 等做了重要報告和發言。致敬“海歸之父”,倡議建立“中華游子日”。容閎先生,作為近代中國出國留 學第一人,開啟了曾經“閉門鎖國、封閉落后”的中國人,虛心向世界人民學習的先河,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和“海歸之父”。為了紀念和弘揚以容閎先生為 代表的歷代留學生們在國家繁榮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貢獻,會議現場,全國海歸組織聯盟委員會理事長張是秋先生,向所有出席會議的海歸組織代表發出 倡議,“將每年11月17日即容閎誕辰日定為 中華游子日 。在這一天,請全球的海外學子們,拍一組背影照片,并借助網絡和移動媒體,向世界表達你的 背井離鄉之身份 ,贊揚這背后的 背影理想之精神 ”。各地的海歸組織協會會長們,一致同意將容閎先生的誕辰日——11月17日作為“中華游子日”,以表達后人對“留學生之父”——容閎精神的敬仰與傳承之 情。
留學生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 歷史功績,百余年的留學史就是 索我理想之中華 的奮斗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國留學、回國服務,以不屈不饒的奮斗和奉獻精神,夯實著國家通往繁榮與復興的道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畫卷中寫 下了極為動人和精彩的篇章,他們把中國帶向世界,也把世界帶進中國。1872年夏,容閎組織第一批留學幼童渡洋赴美,開啟了中國公派留學的大幕,為國家培 養了一批新型人才,如詹天佑、唐紹儀、唐國安等知名人物,為我國近代外交、教育、鐵路、電信等事業的起步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容閎先生及歷代留學志士的歷史功績,再次喚起人們對以容閎為代表的歷代留學生的敬仰之情。希望留學生們一如既往的發揮聰明才智,為祖國的振興發展貢獻力量,助推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新生代海歸需求多樣化 海歸組織細致服務更貼心
去年,《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第二屆全國海歸組 織(協會)會長大會召開之后,以整版的海歸創業新聞報道,穿插采訪了海內外的海歸組織(協會)的代表人物,就海歸組織如何更好服務海歸展開了討論。“通過 這樣一個平臺,全國各地海歸協會的創始人分享各自的運營經驗,最終實現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全國海歸組織聯盟委員會創始人張是秋道出了每年召開全國海歸 組織(協會)會長大會的初衷與愿望。
“低齡化海歸”現象出現 海歸個人婚姻問題凸顯
海歸對創業扶持的需求一直以來都存在,政府也 通過設立留創園,出臺諸如“千人計劃”等政策來滿足這一需求。教育部發布的《萬名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報告》,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國 際人才藍皮書均顯示,近年來“低齡化留學”趨勢明顯,導致近年來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中,未婚人數占80%以上。“海歸剩男剩女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相比于政府,海歸組織在舉辦單身聯誼上更有優勢。”張是秋表示。
集合力量 投身公益回饋社會
新生代海歸傳承發揚老一代海歸“留學報國”的 傳統,對于公益活動,有著異乎尋常的熱心。“會員們都很愿意參加這樣的公益活動,我們會把會員們分開,每次組織約30名海歸參與活動。”天津市海外歸國青 年聯誼會會長張晉說道。很多留學生在海外受國外義工文化的熏陶,回國后心中依然對做公益保存著特別的認知力與執行力。海歸倡導“微公益”,從力所能及的小 事做起;他們運用“互聯網思維”,將會員和合作商戶的力量集合起來。2015年天津市海歸就參與了聯合國相關戰略合作伙伴的“地球唯一村莊”的大型社會公 益活動。
響應習主席號召 規劃未來 海歸組織與政府企業尋求共贏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歐美同學會百年慶典上指出,留學人員是中國的人才庫、智囊團和民間外交的生力軍;2015年習近平主席希望團結廣大留學人員、新媒體的代表人物和非公有制企業的年輕一代。
作為新生事物,海歸組織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在中國新生代海歸民間社團發展的初期至今, 資金上的困難問題,可以說一直就困擾著組織的持續發展與實現各地海歸組織創始會長們的海創夢想”。據張是秋估計,全國80%的海歸組織是虧損的,他本人在 海歸組織運營上的投入就已經超過30萬。張晉也坦言孵化器的資金扶助幾乎都是他一個人承擔的。他們不希望海歸組織發展以營利為目的。
記得在2013年在合肥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組織 (協會)會長大會上,張是秋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海歸組織創始會長們,就提出了新生代海歸地方性組織機構的合法性問題。值得可喜的是,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截止 到目前,在全國各地相繼有很多民間海歸組織機構具備了合法的身份,注冊合法并已經開始走上正軌運營的新階段。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海歸組織的管理 上也走在了前列。在深圳市統戰部、僑聯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協會(簡稱:深圳市海歸協會)于2013年12月在民政機關正式注冊成立,舉 辦成立大會,并得到迅速發展。廣州市海歸協會也于2014年在政府合法注冊運作。天津市海外歸國青年聯誼會在2014年8月在天津市共青團的大力支持下合 法注冊成立。在與遼寧省工商聯的共同協力下,遼寧省工商聯海歸國際促進會也于2014年在大連成功舉辦了成立大會。湖南省的衡陽市留學生協會在2014年 初授牌成立。洛陽青年海歸協會正在與政府相關部門協商合法注冊事宜。青島海歸俱樂部創始人郭依澤告訴記者,他本人目前已經擔任了很多像青島市僑聯等政府機 構,與海歸相關的社會組織的副會長職務。湖南省海歸協會會長譚滇湘,受邀出席了湖南省統戰部等政府機構組織的省內優秀海歸人員研修培訓班。等等。
事實證明,給予海歸組織應有地位,鼓勵海歸組 織發展,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社會治理水平,是新常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有生力量,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非政府組織的人才保障。全國海歸 組織聯盟委員會的誕生與使命,在推動民間新生代海歸組織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調節與促動的積極作用。據悉,在去年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海歸組織(協會)會長大會 上,還推薦評選出十名首屆中國新生代海歸組織發展領軍人物。
對于今后海歸組織的發展,張是秋希望發揮海歸 組織內各類人才的智力優勢,向智庫方向發展。新生代海歸的新常態下的創業發展,結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方針,力爭從基礎性的為海歸“大 眾創業·眾籌創業”理念出發,切實解決新生代海歸回國創業中遇到的“政策問題”、“項目問題”、“資金問題”、“合伙人問題”等。服務的主動性尤為重要, 要放在每個民間海歸組織(協會)創始人的心坎上,努力將服務品質與海創空間做得更好,讓更多的處在回國事業上升期的新生代海歸從中得到更多。
第三屆全國海歸組織(協會)會長大會正在籌備
在有關部門支持下,“海歸天使會”未雨綢繆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E/E5/E5A215257D66582DD7351FA7DE2ACCEC.jpg)
進入每年的秋季,全國各地政府鼓勵海歸創業的 論壇與展覽會相繼舉辦。7月25日至31日,全國海歸組織聯盟委員會創始人張是秋,在北京先后考察了北京中關村創業孵化大街,實地參與了國內著名的天使匯 的創投基地,在“萬眾創業·大眾創業”的新創業環境中,支持更多的回國創業發展的新生代海歸,在全新的海歸創投平臺上,進行海歸創業的自我孵化發展。在考 察著名的“黑馬會”、“3W”創業平臺時,張是秋還與“法天使”的創始人,共同商討了未來海歸創業的優勢與條件,暢談了在天使投資的資本市場上,如何來支 持更年輕的90后新海歸,回國發展創業,尤其在“互聯網+”的新創業時代,利用天使投資來推動資本創業新創業模式,更加符合當代新創業者的“海創致富”的 需求與愿望。
在與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 網)的相關新媒體創業團隊交流中,更看到了海歸創業,輻射全球的廣闊的發展空間。特別是為迎接國家與區域“一帶一路”新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有效發揮海歸 自身的國際視野、國際新知識能力的獨特優勢,發揮創業人脈與創業信息的互聯網化與全球化新能量。在北京實地考察期間,還欣喜地了解到在曾經參加第一屆和第 二屆全國海歸組織(協會)會長大會的參會會長中,先后有2-3家海創企業,已經運用資本運作創業的新模式,獲得了天使投資創業的新機遇與新發展平臺。在將 近一周的實地考察過程中,作為海歸組織聯盟的創始人,更多的考慮到如何能把海歸創業的新服務平臺做實與做穩,做強與做大,以此吸引更多的海歸創業資本與創 投導師團隊,全方位地長期服務于愈來愈多地逐年遞增的年輕海歸的創業需求上來。集中大家的智慧與能量,創建一個由海內外海歸共同參與的“海歸天使會”—— 是今年張是秋先生考察完北京中關村創業孵化大道后的第一個愿望與目標。為此,海盟會還設立了微信(TURN369)交流平臺。“創業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 一個有創業愿望與正能量夢想的強有力團隊的共同事業。在今年舉辦第三屆全國海歸組織(協會)會長大會前夕,歡迎廣大海內外的海歸創業朋友們,加入到海歸天 使會——新資本創業的大平臺中來”張是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