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
央行宣布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在我國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人們對外交往日趨頻繁的今天,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將對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產生哪些影響,又該如何應對?
人民幣匯率調整有沒有確定的貶值預期?央行是否已出手干預市場避免匯率過度下跌?人民幣未來會否出現持續貶值?中國人民銀行13日召開記者會,對近期人民幣三大熱點問題作出解答。
均衡匯率由市場決定而非央行
在連續兩天下跌逾千點后,1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度貶值1.11%,報6.4010。那么,央行對此次人民幣匯率調整有沒有確定的貶值目標?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作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的均衡匯率水平是讓市場決定的,央行官員不能對匯率水平說三道四,我們更加注重的是匯率形成機制建設。但是所謂‘官方要求貶值10%以促進出口’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對于此次調整的進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會上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偏離幅度較大,影響了中間價的市場基準地位 和權威性。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師的普遍估計,這種偏差大約累積了3%。中間價基礎報價機制完善后經過兩天的調整,人民幣匯率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3%左 右的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此前偏差校正已經基本完成。
央行宣布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在我國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人們對外交往日趨頻繁的今天,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將對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產生哪些影響,又該如何應對?
對普通百姓來講,人民幣貶值影響最大的大概就是出國旅游了。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內地公民出境游突破1億人次。記者咨詢凱撒旅游等多家旅行社了解 到,目前出境游的報團價格尚未調整,但毫無疑問出游的成本會增加。尤其是對于熱衷于購買化妝品、名包、名表的人來說,可能要多掏點腰包了。
“按照人均在美國消費5000美元計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2到6.4的話,增加的花費也就1000多元。對有能力去境外旅游的人群來講是可以承受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表示,目前人民幣貶值對個人消費的影響有限。
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三天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市場匯率連續兩天深度下調,13日則出現了止跌企穩。有人擔憂人民幣貶值會不會出現“滾雪球”效應,專家分析認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必過度擔憂。
“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百分之三、四,與之前盧布、日元、歐元貶值兩成到五成甚至更多,完全不是一回事。”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說,中國央行改進中間匯價定價機制,主要還是為了校正長期偏離市場匯率的中間價,推動匯率真正邁向市場化的形成機制。
放眼全球,人民幣此前已經持續多年“一枝獨秀”、持續單邊上漲。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測算,去年以來,人民幣相對于全球多種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升值 9.54%。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間價形成透明度不高,供求信息反映不全面,偏離市場匯率較大。此次央行調整中間價彌補了原有缺陷,讓人民幣回歸正常匯 率水平。
盡管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13日繼續下跌704個基點(每個基點為萬分之一),創4年來新低,但在反映市場供求的即期匯率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已止跌企穩。
13日人民幣即期匯率僅在開盤后一小時內短暫下跌,此后迅速回調至1美元兌換6.4000元人民幣左右,并始終保持在這一水平附近,價格行情幾乎呈一條直線。最后收盤報6.3990,當日交易額僅為12日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