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首次舉行的抗戰勝利日閱兵活動,成為參加觀禮的外國人士關注的焦點。
上午10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正式開始。70響禮炮聲,如春雷般滾過廣場上空。觀禮臺上,中外人士肅立屏息傾聽。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冉冉升起,包括外國軍官在內的軍人鄭重敬禮。
俄羅斯總統普京等23位外國元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參加紀念大會。美、英、法等國派政府代表出席。
國際竹藤組織總干事費翰思博士對記者說:“包括我在內,許多歐洲人并不理解中國為何如此隆重地舉行勝利閱兵。最近,為了更好地觀看閱兵,我閱讀了不少文章和書籍,才知道中國為二戰勝利作出了多大的犧牲和貢獻。這段東方歷史,人類不能遺忘。”
“國際竹藤組織已擁有41個成員國,我們將努力向各國說明中國的發展成就和和平理念。我們相信,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荷蘭人費翰思說。
俄羅斯歷史學會學者安德烈·彼得羅夫認為,中國舉辦勝利大閱兵是為了重溫歷史,展現中國人民已經從屈辱中站起來了。
“中國與蘇聯一樣,在二戰中遭受了慘重損失。”他說,“當前國際社會,篡改歷史的企圖甚囂塵上,中國和俄羅斯用閱兵表明立場,體現了捍衛國際秩序的堅定意志。”
一位美國駐華武官說,非常高興看到美國抗戰老兵也來參加中國勝利日閱兵。“美中兩國是二戰時的盟友,兩國人民尤其年輕人,都應該學習那段共同抗擊法西斯的光榮歷史。”
分列式開始后。空中護旗編隊噴出的彩煙尚未散盡,國賓摩托車隊即護衛抗戰老兵車隊向天安門廣場駛來。這在中國閱兵史上尚屬首次。
平均年齡90歲的老兵們胸前掛著勛章,在飾有抗戰圖案的敞篷車上向觀禮者揮手或敬禮。觀禮者報以熱烈掌聲,一些人悄悄抹去淚水,繼續鼓掌。
這一場景,深深打動了馬里駐華使節莫羅·迪亞洛。
他說,中國人沒有忘記自己的歷史和英雄,而是要堅定地把先輩的抗戰精神傳承下去。
“飽受戰爭摧殘的中國正在努力實現民族復興。這對正在謀求發展和人民幸福的非洲來說,是巨大的鼓舞。”他說。
除中方受閱部隊外,來自五大洲17個國家的軍隊方隊或代表隊也在天安門廣場亮相,將會場氣氛推向高潮。每當一個外軍方隊或代表隊向天安門城樓方向敬禮,中國國家領導人都熱情鼓掌。
許多外國觀禮者認為,外軍亮相中國勝利日大閱兵,傳遞出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維護持久和平的堅定決心。
塞爾維亞駐華武官德拉加維奇觀看閱兵之后說,這種盛事一輩子也許只有一次現場觀看的機會。一支強大而友好的中國軍隊,有利于世界和平。
幾內亞駐華參贊巴·蒂埃諾·馬德儒認為,一個強大的中國正成為多極世界中的重要力量,這有利于國際格局的平衡。中國軍隊擁有先進的武器,但這種軍事力量是以和平為目的的,對任何動武的企圖或念頭都會形成震懾。
立陶宛駐華大使館官員里提斯·薩特考斯卡斯注意到,中國邀請曾經的二戰盟友和敵國參加閱兵活動,這凸現了中國和平大國的形象,閱兵不針對任何國家。
“延續仇恨,就沒有未來。”他說,“這次閱兵活動,無疑將使中國以更加開放的負責任大國姿態致力于世界和平發展,這是人類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