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穿越北冰洋的生死遠航。中國船長郭川,創造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
記者見到郭川時,正是他駕駛“中國·青島”號帆船成功穿越北極東北航道剛剛歸來不久,這艘載滿榮譽的三體帆船目前正接受修繕維護,郭川和他的團隊也在為10月中旬啟程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做最后的準備。
十幾天來,“中國·青島”號停靠的青島碼頭每天都有慕名來參觀這艘三體船的市民和游客,青島人郭川的北極航海故事在這里被廣泛傳播。
“這是我個人航海生涯中的一大步,也是中國航海的一大步。”郭川回憶起這一趟曾經被外界“不看好”的航程,充滿感慨。
9月3日,郭川與來自俄羅斯、德國和法國的五名國際船員,從俄羅斯城市摩爾曼斯克出發,沿北極東北航道海域航行,經歷12天3小時7分鐘,于15日抵達設在白令海峽的終點線,這是人類航海史上首次駕駛帆船,采取無動力、不間斷、無補給方式穿越北極東北航道。
位于北冰洋的東北航道常年被寒冰覆蓋,即便是夏天,也需要破冰船開道,船只才能前行。對于極限帆船航海選手們來說,這只是條“傳說中的航 道”。因此這次極地航海計劃最初被西方媒體和航海界質疑,甚至參與此次航行的法國頂尖水手約亨·克勞思在最初接到郭川邀請時也猶豫了很久。
“后來通過交流、查看氣象歷史圖表等獲取大量信息,我了解到郭川做了非常詳盡的計劃,準備充足,我考慮之后還是接受了邀請,很有幸,我最終加入了這個團隊。”克勞思對記者說。
郭川船隊沖線之后,為他們提供氣象服務的比利時航海專家蓋拉爾德發來郵件祝賀:“我想讓你們知道你們取得了多么偉大的成績。我承認當初懷疑你們的計劃是錯誤的。”
世界帆船航海界權威人物、法國航海氣象專家克里斯蒂安·杜馬爾認為郭川在世界航海界開辟了新的海域,豎起了新的標桿。他說:“郭川已經是個偉大的航海家。他做了我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對于完成此次極地航行,郭川卻認為那是老天爺給開的一個窗口。2013年郭川在單人環球航行途中,和經理人劉玲玲商討醞釀下一個更有挑戰的 航行計劃。經過法國航海氣象專家杜馬爾的點撥,郭川和他的團隊將目標鎖定為難度極大的東北航道,經過對北極地區近四十多年歷史氣象資料的研究,郭川判斷九 月份有二十多天北極冰層融化能滿足航行需求,他最終決定向國際組織申請挑戰穿越東北航道的世界紀錄。
定下目標,郭川開始尋覓“寶船”,他的標準很簡單,就是要“速度快”。經過幾番尋覓,郭川最終選擇了一艘保持多項世界紀錄的超級三體大帆 船。這艘帆船特殊之處是“三個船體”并排連接的設計,船長29.7米,寬16.5米,桅桿高32米,重11噸,船帆順風最大面積520平方米,迎風最大面 積350平方米。這原本是一艘為單人環球航行設計的帆船,因此船體輕、船速快是它的最大優勢。最終,這艘船被命名為“中國·青島”號。
極地航海,充滿不可預知的困難,盡管郭川和他的團隊為這個項目精心準備了三年,而郭川和船員們在這次行程中仍然遭遇各種困難:與冰山不期而遇,險些相撞;經受極地暴風驟雨的洗禮,如履薄冰般地小心航行;險些被浮冰包圍,緊急更改航向……
郭川船隊一路幾乎與大霧相伴,周圍陰暗潮冷,幾次與冰山擦肩而過。像純凈的玉石一樣晶瑩剔透的冰山,既美麗又猙獰,吸引郭川陷入遐思:“這 是大自然美麗的造物,或許是已經存在了數萬年的玄冰。我們的帆船一旦與之相撞,在這樣一個極寒之地,等待我們的就是船毀人亡。帆船與冰山相撞,絕對是最恐 怖、不允許發生的誤會。”
“中國·青島”號幾次險些撞上這樣的“誤會”。9月8日帆船在北緯78度的高緯度地區航行,周圍大霧彌漫,一片混沌迷蒙。船員緊盯著熱成像 儀,生怕前面出現冰山。慢慢地屏幕上竟然真的出現了一個冰山的形狀,估計距離也就十幾米,帆船正對著它航行。全隊大為驚恐,急忙揮帆轉向,躲過了一場災 難。
“我們差點就撞上了冰山,幸虧科學儀器當時還能運轉,捕捉到了它。當時的感覺只能用‘恐懼驚悚’來形容。”現在回憶起這驚心動魄的一幕,郭川已顯得平靜淡然。
他說,他認為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存在風險,降低風險的方式就是充分準備,“有知才能無畏”。船員們則稱他為“幸運的船長”,郭川說,面對極地的自然力量,必須保有敬畏之心,運氣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一位世界航海界少有的中國船長,對于自己取得的成功,郭川坦言,這是他身處的這個時代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的機遇,也慢慢有更多人開始了解、認識航海。
他說:“做好一件事你需要堅持,需要選擇,需要學習,需要忍受孤獨,需要有冒險精神,此外,可能還需要一種想象力。”
曾經是一位成功企業高管的郭川,35歲時意外發現對于航海運動的熱愛,他毫不猶豫地投入到這個全新的領域。他相信,是自己的敢想、敢做和科學嚴謹的態度,成就了一個航海家郭川。
中秋這一天,郭川回來了。快靠岸時,他爬到高高的桅桿頂端,遙望著秀麗的故鄉青島,點燃了橘紅色的煙火,宣告他和團隊的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