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國考冷熱不均的正常與不正常

2015-10-22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字體: ]

 又到“國考季”。據媒體報道,為期10天的2016年度國考報名如今已過半程,截至19日17時的統計數據顯示,已有超過32萬人報名本次國考, 最熱崗位競爭比達1430:1,不過,仍有1300余崗位至今仍無人報考。兩個對立數據放在一起,如此冷熱不均,想要不成為談資,都沒有可能。

    從冷熱不均中,有人解讀出,“大家考公務員不是奔著為人民服務,而是工作穩定,社會地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什么想法,更別說為人民服 務。”這樣的觀點,過于絕對化。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如果是你,恐怕也會選擇具有相對優勢的職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簡單用所選崗位冷熱,來衡 量和判斷一個人的素養。

    任何一種職業選擇,只要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內,都應該得到尊重和祝福。就跟高考一樣,人們總是選擇那些更有競爭力的學校,這沒什么可以指責 的。考生有選擇權,如果崗位冷熱不均,是因為考生傾向性選擇造成的,就只能接受,這種選擇也再正常不過。但如果是崗位本身造成的,則需要引起重視。

    分析一下,崗位冷熱不均的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含金量”,也就是崗位本身的吸引力問題。受到冷落的崗位,基本在風景、前景、錢景這“三 景”上,都不盡如人意,沒有什么競爭力。從“風景”上講,地區差異是客觀的,這無法避免;但“前景”和“錢景”上的差異,一個是發展前途問題,一個是工資 收入問題,卻是可以彌補的。

    崗位之間不可能實現絕對的平均主義,但如果不同崗位之間,存在著過大的差距,卻是不容小覷。讓生活在藍天下的每一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也包括公務員在內。如果一個人長期在基層工作,在艱苦崗位奉獻,不僅得不到制度救濟,反而收入不高、前途逼仄,這顯然是大問題。特別是當下,公務員收入基 本陽光化,為什么像海關這樣的部門,始終給人“有肥水”的感覺?“風景”不好,也可以“前景”“錢景”補償。如果建立起了科學的補償機制,何至出現崗位兩 重天?

    還有一個則是“門檻度”。有網友提出,很多受到冷落的崗位,自己其實挺有興趣,但由于門檻過高,沒有報考資格,只能“望崗興嘆”。任何一種 選拔性考試,都希望好中選優,但門檻設置是一門科學。如果門檻太高,則可能把人才阻擋在外,而且會助長當前愈演愈烈的重經驗輕潛力、重學歷輕能力的社會傾 向。

    有專家曾經表示,目前大多數公務員崗位,其實具有大專文憑就可以勝任了。拿學歷來說,高學歷與高能力結合,這才有意義。如果只看文憑,那么 直接面向博士、碩士,直接對接985、211高校,又何必再組織考試呢?其實,把門檻稍微定低一點,并不妨礙招錄高層次人才。如果我們認可高學歷等于高能 力的話,那么這種能力,就可以通過考試體現出來;如果筆試和面試,兩次考試,都不能考出能力,那就是考試本身存在問題。人們可能愿意接受給高學歷人才適當 加分,但也希望給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輕人,提供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把門檻設置得太高,年輕人可能折翼一個夢想,國家可能失去一個人才。

    國考冷熱不均,有正常也有不正常。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不正常”把把脈、治治病。而且,由于公務員考試具有的導向和示范作用,這么做也是給社會做榜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