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從“有錢”到“有閑”,“十二五”期間,以消費促進投資,以投資鼓勵消費,旅游業迅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支柱產業。
打造旅游公共服務法治體系
全國首支旅游警察隊伍——海南省三亞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隊近日成立,擔當起了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和治安環境的重任。這是我國嘗試依法治理旅游的又一例證。
這些年,百姓旅游休閑,一再成為“國家大事”:
2011年5月19日,國務院批復首個“中國旅游日”。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實施《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基本落實,城鄉居民旅游休閑消費水平大幅增長,國民休閑質量顯著提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2013年10月1日施行。作為旅游發展里程碑,旅游法對旅游相關內容都作出明確規定,對促進旅游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2014年8月,《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公布。一年后的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旅游環境不斷改善,首先就是法規環境日益完善。包括按旅游法要求,國務院成立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創新了協調商議旅游業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 機制,強化了旅游統籌協調機制。”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說,海南、北京、云南、江西、廣西、西藏等省區市先后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海南、云南、上海等地修 訂了旅游條例。山東、浙江、甘肅、安徽等省先后出臺政策文件。
為旅游業更好發展,為旅游者提供更好公共服務,已經成為政府法定職責。今年國慶長假,全國首次實施旅游景區最大承載量控制,就是旅游法明確的要求。
為億萬驢友打造海陸空出行網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在去年出境游人數逾1億人次基礎上,2015年我國出境游市場持續火爆,全年出境游人數會超1.35億人次;國內旅游人次也將再創新高。
民航、交通、鐵路、郵輪構筑的陸海空旅游出行立體網絡正在形成,方便了億萬游客的出游。
根據“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四縱四橫”高鐵網絡今年貫通并建設相關輔助線、延伸線和聯絡線。高鐵成為旅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十二五”是我國民航大發展時期。目前我國有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體系。擁有航空運輸公司52家。我國航空公司開通了51個國家,127個城市的553條國際航線。每年引進飛機300架以上。
“車外是世界,車里是個家。”自駕車旅游是不少人夢想的旅游方式。2015年4月發布《中國自駕游發展報告》顯示,我國自駕車每年出游總人數約 達到22億人次,約占年度出游總人數近六至七成。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引導社會資本建設自駕車房 車營地1000個左右。
海陸空出行網,又帶動了配套服務設施投資需求。旅游投資卻逆勢上揚,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上半年全國完成旅游投資3018億元,同比增長28%, 比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高16個百分點,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速度高17個百分點。服務于消費的旅游業,正成為資本投資新領域、城市調結構和企業轉型發展突破 口。
旅游+:帶著夢想一起出發
“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有一句名言:‘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我國正在迎來一個‘旅游+’新時代。”“李金早說,“十二五”規劃將旅游業納入國家戰略體系,旅游業正迅速發展為戰略支柱產業,產業融合帶動能力日益彰顯。
據世界旅游與旅行理事會數據,去年我國旅游業創造GDP占全國總量的9.4%。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測算,2013、2014年旅游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超過10%。旅游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15000億元。
“閑”出來的旅游業,已不再是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配角。
“未來20年乃至35年,將是旅游業發展更快更好的黃金期。”李金早說,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居民進入中 等收入之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將超過5次,全國旅游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游將成為普遍性消費。我國將從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國邁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