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日)上午,《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6》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綠皮書 指出,目前農民工仍是中國流動人口主體,流動老人群體已超千萬。綠皮書建議從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報告認為,勞動力短缺的局面在“十三五”期間將持 續,全面放開二孩引起生育大反彈的可能性很小,并預計特大、超大城市落戶門檻將更嚴。
中國目前存在大量低齡退休人員,開發其潛力是今后的主要方向。鑒于我國退休年齡規定始于幾十年前,已經顯得過低。綠皮書建議按照并軌先行、漸進實施和彈性機制的原則逐步延遲退休年齡。
具體建議如下,首先,實現養老金制度并軌,將退休年齡歸為兩類:職工養老保險領取年齡和居民養老保險領取年齡。
其次,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分兩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養老金制度并軌時,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職工養老保險 的女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為55歲。第二步: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再次,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從2033年開始每3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完成。同時在退休年齡改革中引入彈性機制,可考慮以法定退休 年齡為基準,規定可提前或延遲5年退休,但養老金待遇與退休年齡掛鉤。測算表明,延遲退休年齡可有效改善城鎮勞動力的供給狀況,增加城鎮適齡(退休年齡以 下)勞動年齡人口,延緩其比重下降趨勢。
農民工仍是人口流動主體
綠皮書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監測結果,2013年外出農民工達到1.66億人,其中舉家外出農民工數量達到3525萬人。進入“十二五” 時期以后,外出農民工規模雖然仍保持擴張態勢,但增速明顯減緩。2010年,外出農民工增速達到5.52%,隨后逐年下降,到2013年僅為1.68%; 與此同時,舉家外出農民工的增速卻從2010年的3.54%上升至2013年的4.44%,舉家外出農民工占全部外出農民工的比例從2010年的 20.03%上升至2013年的21.22%,農民工舉家外出的趨勢逐漸加強。
報告認為,勞動力短缺局面在“十三五”時期將持續。全局性勞動力短缺不僅表現在城鎮,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也會在“十三五”期間逐漸顯現。必須考慮誰將是未來農村和農業的勞動力,并進行一些必要的準備。
特大城市落戶門檻將更嚴
調查顯示,大約有4成的流動人口居住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落戶門檻不但不會下降,還可能更為嚴格,預計戶籍制度改革對其影響很小;大約 17%的流動人口居住在較大城市(300萬至500萬),落戶限制將略為放寬,但仍然會比較嚴格,小部分高端流動人口將可能落戶這些城市;大約35%的流 動人口居住在大城市(100萬至300萬)和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將有較大程度放寬,居住在這些城市的流動人口將是最有可能落戶城市的群體;大約10%的流 動人口居住在小城鎮,將完全沒有落戶限制。
但流動人口的落戶意愿卻與戶籍改革政策相反,盡管城區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會逐漸放寬,但是居住在這些城市的流動人口,明確表示 愿意落戶的人不足4成;在大城市居住的流動人口的落戶意愿稍高一些,也僅為45%左右;然而,在嚴格控制的特大城市的落戶意愿最高,將近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