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要共同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2日,北京市經信委正式公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在北京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中,要培育出1家千億級公司和10家百億級公司。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規劃》共分為五個部分。根據《發展規劃》制定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軟件和信息服務在全市經濟 發展中的支柱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收入規模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過11%;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互聯網信息服 務占全行業營業收入比重達到40%;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組織,培育1家千億級公司,10家百億級公司,十億元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所占比重達到60%;軟件著 作權登記量達到8萬件,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1.9萬件。
為了達到這些發展目標,市經信委特別部署了八大行動,包括新型產業生態圈培育、祥云工程3.0升級、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自主可控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和標準創新突破等,還將推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在營造產業更好發展環境的政策上著力。
據介紹,國務院去年發布了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國家要在一些省市和區域建設國家大數據應用示范區。市經信委委員姜廣智表示,京津 冀地區是大數據資源比較集中的區域,有條件成為國家示范區域。他用“協同應用、各有側重”八個字來概括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大數據示范區。姜廣智進一步解釋 說,北京側重大數據的創新,河北側重于大數據的存儲,建設數據中心,今年“雙十一”,購買東西都用河北數據中心。而協同應用將在三地推進一大批跨區域的大 數據應用,如三地環保數據統籌,圍繞冬奧會的數據統籌等。據介紹,這個方案已經正式遞交,批復后將成為拉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國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