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探訪國賓護衛隊:穿行火圈訓練堪比特技表演

2016-09-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體: ]

 身穿潔白禮服、胸佩金黃綏帶、腳蹬烏黑馬靴的武警官兵,動作整齊劃一,駕駛著白色摩托車呈“V”字隊形,護衛著國賓車隊前進……在日前的G20峰 會上,國賓摩托車護衛隊成立30余年以來首次跨區執行任務,赴杭州為各國元首護衛。據悉,這也是國賓護衛隊動用兵力和車輛最多的一次。記者日前 走進武警北京總隊一師五支隊國賓護衛隊,揭秘他們“酷炫”的“特技”訓練科目。

  穿行火圈車身僅比火圈窄30厘米

  國賓護衛是世界各國在外交活動中對來訪國賓的最高禮儀之一。1984年7月12日,武警北京總隊國賓護衛隊正式成立,在重大迎賓活動中正式使用 摩托車護衛禮儀。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外賓的安全,護衛隊總是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進行提高性訓練,這些訓練和普通人見到的“特技”幾乎沒有多 少區別。

  以撿拾爆炸物為例,在平時的訓練中,隊員們會把磚塊、罐頭盒等作為假設危險爆炸物品的布設在途經路上,在車速保持在120公里每小時的情況下, 一只手扶著車把,俯身一只手將“爆炸物”撿起來、扔出去。“心理素質還是要過關,不能害怕,一只手扶把,一邊彎腰撿拾。”國賓護衛隊隊員孫朋磊說,一開始 訓練,倒車的情況太多了,隊員們身上基本上都受過傷。“我們一般都戴著手套、護膝護肘,做好防護措施。”

  為了訓練直線駕駛技術和隊員的平衡力,窄路訓練也是國賓護衛隊必須練習的科目之一。在訓練中,設置一個寬度為20厘米,高約10厘米的“獨木橋”。國賓摩托車的后車輪寬度是18厘米,隊員駕車通過窄路,在40米長的“獨木橋”上不準掉下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護衛隊員普遍反映難度最高、恐懼最大的是“過火圈”訓練。在車道上連續設置10個火圈,相互間距5米,然后綁上濕棉花,并澆上柴油,點燃以后,隊員騎車從火圈下面穿行過去。

  “車身寬度是1米,火圈寬是1.3米,留給兩邊的空間也就是15厘米左右,稍不留意,就碰倒了,”這種訓練對駕駛技能和心理素質的要求均很高, 失敗率也很高。在訓練中,有撞倒火圈的,有被掉落的棉花燙傷的,甚至有不敢過的。孫朋磊的第一次穿行也以失敗告終,“保險桿和車鏡剮到了火圈。”他回憶 說,“害怕,當時是真的害怕。”

  軍姿訓練后背綁“十字架”矯正坐姿

  在重大的外事活動中,國賓護衛隊是國家形象的一種體現。相比一般機動部隊,國賓護衛隊對軍姿的要求更高,在行進當中,護衛隊員要保持頸部和背部成一條線,身體正直,與車體成90度直角,與地面成90度直角。

  “我們的隊員當中有頭不正的,平時站軍姿的時候都很正,但是往車上一坐,頭就是歪著的。”孫朋磊還記得,護衛隊里有一個去年選拔來的新兵,為了克服頭歪的毛病,就自己拿著別針放在衣領處,這樣,脖子一歪就會碰到別針,幾次訓練以后,脖子便被扎破了。

  至于后背綁“十字架”的情況則更加普遍。這是隊員們為了克服腰板挺不直的問題,用背包繩或者腰帶將兩塊木板綁在背上,一塊木板與肩膀齊平,一根垂直于肩膀,然后坐在摩托車上進行訓練。有的隊員綁了好幾個月,才能把腰扳直了。

  實際護衛中常有突發情況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的G20峰會護衛當中,有28個國家元首需要護衛,7個國際組織代表不需要護衛,但由于和前一天原定的先后到達順序不一樣,差點出現護衛失誤的情況。

  參加護衛的一名隊員介紹說,“當時的情況就是,包括一輛開道警車在內的車隊行駛過來以后,主賓車隊員們以為是要護衛的車輛,摩托車剛剛起步一米左右,就接到警衛局的緊急通知,摩托車立即就停下來了。”

  護衛隊員孫朋磊已經參與了近百次國賓護衛,經歷了很多突發情況。在他的印象中,有一次是從釣魚臺護衛某位國家元首到人民大會堂,在長安街附近, 一輛懸掛地方車牌的車輛不清楚狀況,直接開進了護衛小組的車道中。護衛小組當時立即從三車道變成一車道,“如果不變道,摩托車車隊和那輛車就撞上了,那樣 會造成很大的國際影響。”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