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8日)上午,福建師范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 雜志社等單位聯合發布《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藍皮書,對2014至2015年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的經濟綜合競爭 力進行綜合排名。結果顯示,2015年,廣東省、江蘇省和北京市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位。北京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與前一年相比未 發生變化,仍保持在第三位。而北京在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和財政金融競爭力方面,排名列全國首位。
所謂“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是指一個省(市、區)域,在全國范圍內對資源的吸引力和對市場的爭奪力,以及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帶動力。其評價體系由1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和210個四級指標組成。
藍皮書介紹,2015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為23015億元,同比增長 6.9%,人均GDP達106497元。從綜合排位看,2015年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在全國居第3位,這表明其在全國處于強勢地位。從指標所處區位 看,北京的9個二級指標皆處于上游區,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財政金融競爭力、知識經濟競爭力和發展環境競爭力等指標為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強勢指標。其 中,財政金融競爭力與前一年一樣,仍保持全國首位,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則上升一位,躍居全國之首。
從指標變化趨勢看,9個二級指標中,有2個指標處于上升趨勢,分別為 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和統籌協調競爭力,這些是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上升動力所在;有3個指標排位沒有發生變化,分別為宏觀經濟競爭力、財政金融競爭力和發 展環境競爭力;有4個指標處于下降趨勢,為產業經濟競爭力、知識經濟競爭力、政府作用競爭力和發展水平競爭力,是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下降拉力所在? 以看出,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上升動力和下降拉力大致相當,且排位保持不變的指標占較大比重。綜合來看,由于強勢指標在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2015年 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處于強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