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花語 昨天(11日),觀眾在絲路花語館觀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50種花卉。當日,以“科技農業,綠色生活”為主題的第五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在昌平區興壽鎮草莓博覽園開幕。
垂直花園 采用立體種植,既能美化居所,又能供應新鮮空氣,吸引游人駐足。
蔬香味道 昨天,觀眾在蔬香味道展廳內觀賞精致、高端的農業創意景觀。
農場漂浮在水面上,水稻種在屋子里,花園建在墻壁上……第五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昨天開幕,130項炫酷的農業高科技,顛覆了人們對農業的傳統印象。本屆嘉年華為期58天,除了農業科技、創意景觀展示,還有“火星漫步”等200多個互動體驗項目。
嘉年華會場設在昌平區興壽鎮草莓博覽園,分東、西兩大展區。設在東區的創新農業館,主打科技牌。特別是社區農場館,一走進展廳,“未來感”撲面而來。一面面墻壁上綠草如茵,這些“會呼吸”的植物墻因為是立體種植,幾乎不占室內空間,既能美化居所,又能源源不斷供應新鮮空氣。像這樣的垂直花園,在建筑物的外立面上也大有用武之地,大面積推廣還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一方菜田在水上緩緩漂浮,一群鯉魚在水下搖曳生姿,賞心悅目的“智能漂浮農場”讓不少游客驚呼不已。“還能這么種菜!”一位60多歲的老人感慨,過去自己家種菜,全都在地里,“這個農場不占國家一分土地,了不起!”
“土地越來越金貴,高效集約種植是大勢所趨。”社區農場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應用物聯網技術,人工控制光照、濕度、水肥供給的立體無土栽培將來會越來越普及。就蔬菜的產量而言,多層立體栽培是露天生產的5至10倍。因為病蟲害可以有效控制,農藥使用也會大幅減少。
同樣,采用人工控制技術,水稻在室內種植也不是難題。展廳里,綠油油的水稻秧苗已經長到20厘米的高度。工作人員介紹,因為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室內種植的水稻一年可以收割三茬,相當高產。
在更具未來感的太空農業館,模擬“第二個地球”——“開普勒—452b”行星環境種菜、養魚、養蠶,更是顛覆了游客的“農業觀”。現場展示的太空生菜、太空水稻、太空魚、太空蠶等,都是貨真價實的“太空育種”產物。另外通過VR技術,參觀者還能體驗一把“火星漫步”的感覺。
設在西區的繽紛農業館,以創意農業景觀為主,由絲路花語、蔬香味道、豆彩工坊、本草華堂、薯國演義、愛上昌平六大展館組成。時下,北京城里春花初綻,但在這里的絲路花語館,郁金香、薰衣草、向日葵、木槿、馬蹄蓮等150多種、17萬株花卉,已全部進入盛花期。這些不同地域、不同時令的花卉,通過園林造景藝術,集中展現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
薯國演義館,白、黃、紅、粉、紫、黑6個色系、40余個品種的土豆聯袂亮相;豆彩工坊館,100多種豆類作物,展示了它們在食用、釀造、染色等方面的“造詣”;本草華堂館,150余種中草藥現場種植,向游客傳遞中國傳統醫學的魅力……
本屆嘉年華另外還特別設置了天津、河北主題展館,集中展示兩地的民俗文化、鄉村旅游和特色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