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牌匾,花崗巖墻面和地面,雕刻了地標性建筑物的金屬浮雕……完成大修后的西單西地下通道煥然一新,不僅外觀莊嚴大氣,防漏雨、無障礙等設施也進行了升級。記者從市交通委路政局獲悉,年底前,長安街(建國門至復興門)25座過街地下通道都將完成這樣的“精裝修”。
每座通道都配地標性浮雕
長安街建國門至復興門間設有25座人行過街地下通道,其中天安門東、西通道和王府井東、西通道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其他通道在90年代初陸續建成,裝飾風格已跟不上長安街景觀提升的要求。去年底,本市率先對西單西通道、天安門西通道進行了維修整治。
昨日,記者來到最先完工的西單西通道,入口處掛著刻有“西單西通道”的漢白玉牌匾,通道出入口墻面為櫻花紅花崗巖,臺階為灰色花崗巖。通道內采用暖色調的裝修風格,大理石墻面上一側掛著刻有“長安街”的金鑲玉牌匾,一側掛著雕刻了西單牌樓的金色金屬浮雕。
記者在通道內發現,無論是繪有祥云紋飾的金屬框條、牌匾浮雕,還是上 下臺階旁的扶手,顏色、材質和長安街上的“黃金護欄”風格統一。北京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工程科科長段文志介紹,此次長安街通道整治維修,沿用了長安街景 觀提升導則內的設計元素,比如祥云花紋、金屬板顏色以及櫻花紅石材,跟長安街地面景觀保持一致性。 “25座通道元素一致,風格一致,但也有各自的點睛之筆。”段文志說,這個亮點就是根據周邊地標性建筑物來設計的金屬浮雕,比如西單的浮雕就是著名的西單 牌樓。
通道照明主用LED燈
除了更大氣美觀,維修中還給通道 “治了病”。段文志介紹,長安街地下通道過去存在一些變形縫、施工縫和裂縫漏水病害,維修過程中,在對裂縫進行修補的基礎上,增設不銹鋼導水槽,將雨水最 終接入通道排水系統。同時,對25座通道的排水管進行全面疏通,雨水箅子全部采用不銹鋼材質。
行走于通道內的另一個感覺就是亮堂。據了解,通道照明均采用LED節能燈具,不僅照度高、壽命長,而且節約用電量,非常環保。通道內事故照明燈、疏散指示照明采用內置蓄電池,具備調光功能。
坡道挪中間 扶手設盲文
本次大修還對無障礙設施進行了精細設計和補全。對寬度大于4米的梯道,把原來位于兩邊的坡道挪到中間,更便于盲人和老人倚靠扶手進出通道。每段通道的頂部、底部及出入口設置盲道,通道內增設行進盲道,更換欄桿扶手并在扶手端部增設盲文銘牌。
據了解,剩余23座通道維修將在5月底開始施工,年底前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