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國考古20年首博開展 精絕古國等360件文物免費觀賞

2017-05-1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精絕古國,有一雙勾花皮鞋一直保存至今,這雙漢晉時期的鞋,也許曾踏上過古絲綢之路;山西晉侯墓出土的銅鼎布滿鱗紋,春秋時匠人的審美與路易威登的經典造型異曲同工……今天(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市民可免費觀賞從全國各地趕來的360件文物,了解中國考古20年的歷程。

  20年來,中國考古新發現不勝枚舉。此次展出的文物均是“美中選美”。首博新聞發言人楊丹丹說:“此次調研,我們分了22條線探訪,每條線都牽涉到兩三個省,對80多家相關單位、200多座考古遺址、800多件精美文物調研整理,從中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作為展品,其中很多精美的文物此前都沒有走出過本省、博物館,甚至是庫房。”

  進入展廳仿佛走入時空隧道,第一件展品是一個彩陶盆,出土自河南省三門峽市廟底溝遺址。距今約1萬年前,古人熟練地使用垂弧紋、弧邊三角紋、窄帶紋和圓點紋等幾何圖案在陶盆上作畫,多變的線條中蘊含著規律,折射出樸質自然的世界觀。

  展示漢唐文物的區域,觀眾抬頭就可以看到“絲路”剪影,遠處挑檐的宮闕,馱滿貨物的駝隊,甚至連石塊都在匠人巧手下變成鴟吻,守護著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

  展柜里,漢晉時期的勾花皮鞋出自1995年中日聯合考察隊發掘的精絕貴族墓地,果綠色的細絹包裹著靴靿(yo),以彩色絲線交捻勾結的“山”字斜格花錯落有致,整片皮革的鞋底翻上來包裹著靴幫,結實耐用,防寒防水,這雙鞋子屬于精絕古國的一位男性貴族。

  一件件文物在展現美的同時,為觀眾講述著文化的認同、國家的認同和民族的認同。一件佩戴著透明“保護索”的銅燭臺,采用了蓮花造型,很可能是遼圣宗貴妃家族的陪葬品。專家說:“這件文物體現了佛教藝術與中原文化對契丹民族藝術的強烈影響。”一件銀執壺,壺腹做出杏葉形,這種造型是中亞文化“本土化”的產物,隨著明代貿易往來,一度暢銷世界。

  展覽主辦方之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20年,中國考古事業進入黃金期,新的理念、大規模的基建帶來了搶救性發掘的機會,一些歷史之謎撥開迷霧重現天日。展覽中,有一塊不起眼的黑牌子,這是“魏武王”銘石牌,解開了曹操留下的“七十二疑冢”謎團。

  從今日起至8月27日,這場中國文物美展將免費向觀眾開放。首博介紹,展覽免費不免票,需預約參觀,60歲以上老年人、殘障人士,可憑本人有效證件享受免預約參觀的優待政策。

  相關新聞

  超高清兵馬俑今上線

  今天起,看兵馬俑不用再跑西安了。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兵馬俑以200億像素的超高清級別在網上亮相。

  這座數字館中,兵馬俑的1號坑和3號坑已經就位。百度百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使用了矩陣全景技術,每尊兵馬俑要拍攝不低于1000張照片,每張都要達到3500萬像素,后期再通過計算機處理將這些圖片拼接起來形成一幅200億像素的超大圖片。“相當于在距離100米以外的地方就可看清兵馬俑身上盔甲的紋路。”這位負責人說。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表示,出于文物安全考慮,游客進入實體博物館或是文化遺址參觀,需要與文物保持一定距離,難以近距離觀摩。此次通過互聯網搭建起最接近真實的秦兵馬俑參觀體驗,為觀眾提供近距離“接觸”文物的機會。

  目前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已經吸引了中國國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中國園林博物館等220家博物館相繼入駐,累計接待在線參觀者超過5660萬人次。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