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頭痛藥膏(美國20世紀初研制)光緒三十年前后,光緒帝常頭疼頭暈。光緒三十四年(1908),袁世凱獻上美國治療頭疼的藥膏。藥膏當時并未用完,現在故宮仍存留3盒。此即其中之一。
洋瓷紅地梅花紋茶壺(日本20世紀制造)這組茶具由茶壺、糖罐、奶杯、盤、杯組成,這十五件藏品通體為紅色釉,上面繪有梅花紋飾,產自于日本“則武”瓷廠,該廠以制造西式瓷質餐具而聞名于世。 昨日,“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改建成的故宮外國文物館開放迎客。這里將成為清宮藏外國文物的固定展出地。包括袁世凱為光緒帝上呈的美國產頭痛藥膏、正面鑲嵌鐘表的八音盒等在內的219件清宮舊藏的外國文物在此展出。 219件清宮舊藏外國文物“擺駕”鼓浪嶼 昨日,與北京相隔2000多公里的廈門市鼓浪嶼,故宮博物院新的“分館”——故宮外國文物館正式開放。 這座展館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180平方米,有219件來自故宮的清宮藏外國文物已經“擺駕”入駐并完成布展。 故宮博物院有關負責人說,此次展出的大部分文物遺址保存在故宮庫房中,從未與世人見過面。它們曾經的“故鄉”,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意大利、奧地利、美國、保加利亞、日本、朝鮮等國家和地區。 究其來歷,可概括為清宮舊藏、民間征集和個人捐贈三類。該負責人說,明清時期外國使團頻繁訪華交流,西洋工匠藝人被招募到皇宮,服務于宮廷,致使大量具有異國風情的工藝品及日用珍品在宮中陳設和普遍使用。 未來,這批從16世紀至20世紀初的外國文物藝術品,將輪流到故宮外國文物館展示。 “故宮藏的180多萬件文物,展出來的不到1%”,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借鑒了世界上知名博物館建“分館”讓展品走出去的經歷,故宮希望紫禁城的文物能在鼓浪嶼與更多觀眾見面。 據了解,展館的門票設定為50元,由于館內面積狹窄,策展方目前設定的單日參觀容量上限為2800人。 展館本身就是“活體文物” 故宮外國文物館入駐的“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自身就是“活體文物”。 單霽翔說,讓外國文物館在此安家,是考慮到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百年間,鼓浪嶼已成為中國東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對外交流窗口。他們希望能在享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的鼓浪嶼,展示宮藏外國文物珍品,使鼓浪嶼異域風格的建筑遺跡與皇家珍藏的異域物品相互輝映,“讓故宮的紅墻碧瓦和鼓浪嶼的碧水藍天相得益彰。” 整個展覽分為六部分,涉及了漆器、陶器、瓷器、玻璃器、琺瑯器、金屬器、織物、繪畫、書籍、雕塑、家具、鐘表、科技儀器等諸多門類,還有一個專門開辟的展廳,用來播放故宮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影片。 釋疑 如何保護文物周全?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館長任萬平介紹,鼓浪嶼故宮外國文物館內的文物將定期更換,例如織物類計劃三個月更新一次。2000多公里的距離,對于文物運輸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任萬平說,為了順利完成故宮文物從北京到鼓浪嶼的遷移和落戶工作,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嚴格按照“文物運抵廈門運輸過程安保方案”。 期間,當地公安部門也協作完成了文物運輸全程的布防工作,涉及途中車輛夜間停放場地、碼頭至館舍沿途警戒線和警戒區域等,確保了文物運輸萬無一失,最終得以安全順利到館。 展廳內,也為文物設置了恒定的溫濕度,并根據文物需求進行調整,“書畫類就是50%左右的濕度”,任萬平說,每個展柜里都有“黑匣子”,可以動態監測展柜內的溫濕度。展廳內也有技術設施,“有異物進入會立即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