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中醫藥標準的制定來自大數據——專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

2017-06-30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即將在7月1日實施。這部法律的出臺是我國中醫界乃至醫藥界的大事。

    中醫藥法的實施對于推動我國中醫藥振興發展意味著什么?這部法律將給中醫藥標準化帶來哪些貢獻?它將怎樣改變國人的生活?就這些問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中醫藥法是國家戰略頂層設計之一

    中醫藥法的出臺,和去年年初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及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藥》等三個重要文件,是中醫藥發展的頂層設計,也是中醫藥作為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有法律的保障,有規劃綱要的全面部署,以及《中國的中醫藥》作為白皮書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政府對于中醫藥的政策措施。

    中醫藥法的正式頒布和實施,對于中醫藥發展有重大意義。中醫藥法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把繼承和創新很好地結合起來,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能推動中醫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這部法對于中醫的服務,中醫藥的利用,以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播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法律保障。

    將助力從以“治已病”為中心向“治未病”為中心轉變

    中醫藥法的實施,對于推動中醫藥的發展,特別是推動中醫藥在治療重大疾病、慢性病以及其他疾病方面,發揮很好的作用。中醫的預防保健,“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將會為健康中國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特別是要努力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以“治已病”為中心向以“治未病”為中心轉變,從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轉變。這三個轉變過程中,中醫藥大有可為,其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也能充分發揮。運用中醫養生、保健、調理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結合現代遺傳、生理、心理、營養、代謝、環境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將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人民健康水平。

    制定中醫藥國際標準才能掌握主動權和制高點

    中醫藥的標準化,是我們努力的重要方向。一些人對中醫標準化還有著不同看法。有人認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是個性化治療。也有人認為中醫必須標準化,沒有標準就沒法評價它,沒法檢驗療效,也就很難大規模生產和推廣。

    中醫藥要走出去,國際上希望我們提供一個標準,這樣在審批、準入上才有基礎。因此,中醫藥必須標準化,這是必然趨勢。而且,不僅要將中醫藥標準化,還要占領中醫藥標準化的制高點。我們成為中醫藥標準的制定者,才能牢牢掌握住中醫藥發展的主動權和制高點。

    中醫藥標準的制定來自臨床實踐大數據的總結

    中醫藥標準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標準的制定既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又是標準推廣、運用、實踐的過程,最終要總結形成規范。不能因為強調個性化,而否定制定標準的必要性,也不能因為強調了中醫藥標準化,而忽視抹煞了中醫個性化的辨證施治的特色。

    中醫藥完全可以有標準,依據就是很早以前中醫就有的大數據。中醫藥有從浩瀚的臨床病案中總結出的帶有普遍規律性的病癥和治療方法,比如六味地黃丸就是張仲景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能夠治療很多病癥。這說明中醫標準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一定要正確地認識中醫藥標準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醫藥標準化要讓臨床應用看得見療效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為后人留下了很多優秀的、經得起檢驗的成果。就像二十四節氣,它不是一個人發明的,是多少代人長期積累的結果,蘊含著先人的大智慧。

    中醫藥標準化其實也面臨挑戰。標準制定、推廣應用難度都很大。要把日常那么多不同醫生的臨床經驗進行總結、規范,這個過程很難。現在有很多標準在制定頒布后,一些使用單位還是各行其道,影響了落實。我們也在積極地推動解決這個問題。標準一定要有助于臨床的使用,真正應用到臨床能見療效。

    中醫藥標準化之路應該有自己的路徑

    走好中醫藥標準化之路,應該有自己的路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一個全國的《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從五個方面十一個專欄明確了中醫藥標準化的重點任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組織制定了中醫藥標準化制定的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中醫藥管理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在標準制定中應該發揮的作用,規范了中醫藥標準制定的程序,強調鼓勵和支持全國行業協會組織在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開展標準化工作。

    另外,我們把標準化的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結合起來,把科研工作與標準制定工作相結合,讓科研成果出爐的同時,中醫藥標準也一并出臺。這樣有助于驗證科研成果,反過來也有助于這個成果的轉化和運用。

    中醫藥標準的制定是使命擔當更是歷史責任

    中醫藥標準是從大量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的普遍規律。總結后,還要回到臨床去接受評估。我們走的路,是制定標準——推廣應用——評估反饋,再修訂標準,然后再推廣應用。這是個循環上升的過程。

    中醫藥標準化的制定意義重大,且大有可為,但難度也很大。要有“功臣不必在我”的精神,還要“久久為功”,鍥而不舍地去做這件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使命擔當,承擔起這個歷史責任。

    中醫與西方現代醫學殊途同歸

    歷史上,中醫在幫助對抗疫情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對民族健康做出了很大貢獻,經過幾千年實踐檢驗,在維護人的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的整體觀、系統論,辨證施治理念,通過調整整體來解決局部問題……這些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中醫講究扶正還要驅邪,清熱還要解毒……這些都屬于多靶點的治療方案,恰恰成為現代醫學發展的方向。

    中醫的這些理念、技術、方法,逐漸被大家所認識。中醫講究調動病人本身修復和康復的能力,甚至要跟疾病和諧相處。西醫需要學習中醫,中醫也要很好地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個人以為,隨著臨床實踐,中西醫最終的結果將是“殊途同歸”。

    解決管理體制上的“高位截癱”現象

    當前,一部分人對中醫的認識仍存有偏見。中華民族創造這樣一個寶貴財富,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國外越來越多的人,也認識到中醫藥的好處與優勢。

    不過,中醫藥的發展還面臨著很多政策和體制方面的障礙。有些職能都分散在其他部門,在管理體制上存在“高位截癱”現象。國家層面有國家中藥管理局,到了省一級有相應的管理部門,而到了市和縣卻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這造成很多政策落實不下去。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是對管理方提出的更高要求。

    把維護健康的權利交給每一個人

    據統計,全國現在每年有5億人次接受中醫門診和住院治療,數量還在進一步增加。同時,接受中醫養生保健調理的人數也很可觀,且增長迅猛。

    這一方面反映出人民群眾對于中醫藥的喜愛和利用,另一方面也讓我們努力思考,該怎么保護公眾的積極性,維護好他們對中醫的熱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對中醫服務有充分的獲得感。除了提高中醫的診療技術、提高療效外,要努力倡導“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把維護健康的權利交給群眾。

    讓中醫藥造福全人類

    中醫藥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與疾病斗爭中,形成并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醫學,也是打開中華文化寶庫的鑰匙。中醫藥里蘊含著這個民族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了解了中醫藥,就了解了中華民族,了解了中華文明。

    我們要把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要推動中醫藥現代化,要推進中醫藥走出去,要為實現“健康中國”譜寫新篇章。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應該抓住這個大好時機,把中醫藥弘揚好發展好,讓它不僅造福于中國人,還要造福全人類。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