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百度開放自動駕駛軟件平臺帶來哪些期待?

2017-07-10  來源: 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幾天前,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乘自動駕駛汽車前往百度“AI開發者大會”現場吸引了不少眼球。會場外,輿論對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合法性有爭議,相關部門介入調查;會場內,百度總裁陸奇宣布開放名為Apollo的自動駕駛平臺,開發者借助Apollo能力,可以搭建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

        一個開放的、完整的、安全的軟件平臺,將幫助中國國內及海外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自動駕駛系統。

        記者了解到,百度今年四月宣布Apollo計劃以來,已經與全球50多家車企進行合作,包括奇瑞、北京汽車、一汽解放、博世集團、大陸集團等。根據Apollo開放計劃,百度計劃在2017年7月開放封閉場地循跡自動駕駛,9月開放固定車道跟車自動駕駛,年底輸出簡單城市路況的自動駕駛能力……在2020年之前實現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網自動駕駛。

        “不同于傳統汽車,智能駕駛汽車將擁有全新產業鏈,這其中除了傳統廠商,人工智能企業、芯片供應商等新加入的參與者也將扮演重要角色。同時,智能駕駛需要空前的行業協作,各個參與者各施其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生產效率,加速智能駕駛時代的到來。”大陸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在技術快速更新迭代的當下,從事自動駕駛研究的從業者靠一己之力很難跟上行業潮流。”美國無人車零配件供應商AutonomouStuff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認為,隨著平臺合作伙伴增多,共享的數據、資源和技術將成倍增加,這意味著開發者和企業將直接進入自動駕駛高階研究,這將大幅提升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速度。

        目前,百度、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都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持續投入,并取得成果。同時,在車企方面,特斯拉仰仗車廠與平臺技術集于一身的優勢,快速推進智能駕駛能力,已經在官網給出L5(按照美國交通管理部門標準的全自動駕駛)級別套件,其他大部分車企則走漸進路線,以輔助駕駛為主。

        然而,在我國,自動駕駛技術仍處在“人工駕駛為主,自動駕駛為輔”的階段。

        “建議我國盡快考慮關于自動駕駛測試的法律法規,但真正全面在路面上無人駕駛的法律法規還為時尚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說。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認為,在國家層面,需要有相應政策、標準和法規建設,比如是否需要無人駕駛行駛證、專用的牌照等;同時,為自動駕駛汽車更新保險制度,使其享有與其他汽車相同的保障等。

        記者注意到,正在征求意見的《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7年)》提出,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定100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涵蓋智能化、自動控制、網聯化協同決策技術以及典型場景下自動駕駛功能與性能相關的技術要求和評價方法。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汽車產業正處于智能化升級階段,“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為國產汽車品牌創造了發展機遇,智能網聯成為很多車企的深耕方向。

        “希望通過雙方以及其它Apollo生態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推動自動駕駛行業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快智能駕駛技術的量產,讓自動駕駛更快走入中國百姓的生活。”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陸惟一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