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2019年竣工

2017-07-16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公開招募建設運營合作者,賽后運營期約25年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效果圖)

  隨著一條條銀色的冰絲帶在奧林匹克中心區逐漸成環,全球最具前景的冰雪產業市場已經向社會敞開了大門。昨天,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了解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在市區內的惟一新建比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將在2019年竣工。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國家速滑館開始公開招募社會資本合作者。這是北京冬奧會首次采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合作方式,對場館進行建設、運營。

  參加這場發布會的陣容可謂強大。市重大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投促局同時出席,目的就是便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項目,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冬奧會的積極性。

  國家速滑館被形象地稱為“冰絲帶”,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公園西側、國家網球中心以南。國家速滑館的設計理念來自一個關于冰和速度結合的創意,銀白色的外結構宛如一圈圈旋轉、上升的冰絲帶。這象征著2022年的22條“冰絲帶”,將見證新一代奧運之星的破繭而出。

  國家速滑館場館總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不含地下停車場),場館設置400米滑道,觀眾座席約12000席。該項目規劃投資約11.8億元(不含土地費用),建設內容為國家速滑館場館設施及紅線內配套設施的建設,包括市政設施、綠化、景觀工程等。冬奧會賽時將滿足冬奧會比賽、訓練及賽時運行的各項要求;合作運營期間,將保證速滑館舉辦高水平冰上賽事的基本功能。

  市重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一方面是吸引社會資本、平衡資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借此引入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的投資人,服務好北京冬奧賽事,服務好賽后場館利用,落實開放辦奧、共享辦奧的理念。以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方參與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對培育我國冰上運營商和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具有重大的示范意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讓冬奧設施成為北京值得驕傲、值得傳承、造福人民、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大發展的優質資產。

  國家速滑館項目PPP模式的實施機構為北京市重大項目辦,政府出資代表為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資公司作為速滑館的政府出資人代表,也是鳥巢水立方的運營管理方,擁有豐富的奧運場館建設保障和運營經驗,未來北京國資公司將與通過PPP招標確定的社會出資人一起組建公司,成為國家速滑館的業主。

  “冰絲帶”的運作模式為BOT(建設—運營—移交),項目合作期限為30年,其中建設期約3年,奧運服務期約2年,賽后運營期約25年。該項目將通過公開招標確定社會資本方,確保招標過程公開、公平、公正。社會投資人需要具備的條件有:投標的社會資本方可以為聯合體,必須具備相應的施工資質,具備體育場館投資、建設、運營的經驗和業績,同時應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據介紹,該項目招標預計于7月底啟動,9月底完成開評標工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