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機器人停車服務來啦 只需動動手指就搞定

2017-09-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

在機動車越來越多的今天,停車難、找車煩是不少司機遇到的尷尬事兒。針對這一用戶“痛點”,機器人停車服務來了,記者去體驗了一下,還真是動動手指就能停車,“科技感”十足。其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已經被用在了在停車這件事上。

  體驗:動動手指就能安心停車

  近日,記者體驗了位于北京五棵松地下停車場的機器人停車服務。該機器人停車服務使用起來比較簡單,機器掃描車牌后,車主只需把車停在指定區域,然后在電子屏幕上核實一些諸如“車內沒人”、“手剎已拉”等信息后,機器人就會自動把車運往停車位上。

  相比停車,更多人的煩惱在“找車”上面,尤其在動輒幾千個停車位的大型停車場里面,“車到底停哪了”是不少人遇到的尷尬事兒。有了機器人停車服務,找車時只需在電子屏幕輸入車牌號,機器人就把你的車送到跟前了,全程約2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別看是機器人幫停車,也不會額外收費,其收費標準是3元/半小時,這和五棵松停車場非機器人停車收費標準一致。

  該機器人停車服務工作人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機器人采用電力驅動,自動充電,原則上機器人可24小時無人看管自動運行。

  北京五棵松智能停車場入口。

  不過,記者注意到,該機器人停車場使用率并不高,記者在此停留約一小時,并沒看見任何社會車輛進出,在機器人停車場的停車位上,一輛車也沒有。上述工作人員稱,“現在使用的人不多,但每天也有幾個。”

  “這是不是新手司機的‘最愛’?”記者問到。“還真不是,大部分都是對這個(機器人停車)感興趣來嘗鮮的。”上述工作人員說。

  停車還有哪些“高科技”?

  其實,除了機器人停車服務,近幾年,用在停車場的“高科技”越來越多。比如立體停車場、自動駕駛、車牌自動識別等。

  8月底投入使用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停車場有4000多個車位,就采用視頻車牌識別技術,對進入車位的每輛車進行車牌識別,車主取車時,只需在車庫出入口的自助尋車系統查詢終端機上輸入車牌號,即可找到車輛停放樓層和具體車位。

  還有立體停車場越來越多,在沈陽、濟南、西安等地均有在運營。以濟南為例,2016年12月,濟南市首個戶外升降式立體停車場啟用,其立體停車場整體為鋼架結構,高度相當于10層樓, 內部設有60個停車位,占地才40平方米。

  資料圖:沈陽立體停車場。

  尤其要說的是自動駕駛。今年7月初,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坐著無人駕駛汽車上了北京五環路,最終汽車自動停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附近。無人駕駛都實現了,自動停車什么的自然都不是事兒。

  而且無人駕駛技術全球都在爭相研發。據外媒7月份報道,“遞歸神經網絡之父”施米德胡貝教授在德國和瑞士的學術實驗室研究出的一個成果,與大眾奧迪合作制造了一款能夠自動停車的小型車;澳大利亞的無人巴士上路測試也有一年的時間了。

  騰訊副總裁陳菊紅公開表示,目前以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裝備在車輛上的滲透率正在大幅提升,并有望在明年迎來爆發,僅這一項,三年后就是一個千億元的市場。

  解決了哪些麻煩事兒?

  不難發現,隨著停車科技的進步,很多原來遇到的停車問題都迎刃而解,而且服務在不斷完善。比如目前不少智能停車場雖然都采用了車牌識別技術,但出現“無牌車”等異常情況時,還是得靠人工。

  這么小的一個需求,也有企業看到了。據報道,北京明宇麗雅飯店其停車場電子屏顯示著“如未抬桿,請掃碼入場”的提示,專門針對無牌車無法自動識別入場問題,進出停車場都掃碼,系統可根據同一微信或支付寶賬號兩次掃碼的間隔時間計算出停車費用。

  智能停車場,在電子屏上輸入車牌號取車。

  另外,用自動停車服務后,再也不用擔心停車剮蹭到旁邊的車輛了;再也不用三番五次地倒車入庫了;再也不用擔心正舒舒服服地喝著咖啡電話叫你去挪車了;再也不用擔心在那么大的停車場走來走去找車停哪了。

  有車主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就表示,如果停車時不額外收費,他也愿意使用這些‘高科技’提升停車效率,即便他是一位“老司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