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新建京張高鐵跨官廳水庫特大橋主體結構完工

2017-11-12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11月8日下午4時55分,隨著最后一孔鋼梁頂推到位,新建京張高鐵跨官廳水庫特大橋主體結構全部完工,比預定工期提前了7個多月—— 589天奮戰官廳疾風驟雨

   

 8孔橙色鋼梁全部頂推到位

        烏云被夕陽照射成一片紅色。

        湖光山色,橙虹飛架,全長880米的8座曲弦桁梁,跨越官廳水庫,與遠處的白色風車組成一幅瑰麗的圖畫。

        “新建京張高鐵,以速度快、標準高、創新多、科技含量高著稱,也是我國第一條在高寒、大風地區以時速350公里運營的高鐵。”京張高鐵五標一工區工程部長陶正國說。

        對北京人來說,280平方公里的官廳湖,是個“特殊的記憶”。官廳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北京三大水源保護地之一,有“塞外明珠”的美譽。因此,從官廳水庫上架橋的第一天起,陶正國就要思考破解三大難題。

        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坎兒,就是工期太短。官廳水庫冬季有長達4個月的冰凍期,一年中施工期只有8個月。開工之初,該大橋還被列為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進度影響全線工期。

        趕工期是頭等大事。為此,施工方啟動1200名工人同時作業。沒想到的是,水上打樁時還是出了“岔子”。

        “機器水下鉆孔時,淤泥里突然出現了10多塊大型‘孤石’,磨壞了許多鉆頭,這在之前地質勘測時并沒有被發現。”陶正國說。其時天已入秋,如果不能迅速打樁筑基,冰凍期一到,工期就至少要拖延4個月之久。于是,施工方臨時更換鉆探方式,并緊急組織4臺大型鉆孔機同時施工,最終在冬季來臨前結束了水下工程。

        工期搶回來了,但難題卻接踵而至。官廳水庫特大橋全長9077米,跨湖橋面880米,是京張高鐵全線唯一一個跨水項目,環保標準可謂“嚴苛”。

        架設大橋鋼梁時,為避免對官廳水庫區產生污染,施工方采用了頂推方案施工,陶正國解釋,“像拼積木一樣,在岸邊拼裝鋼梁,逐步向湖中頂推,最大限度減少對庫區的污染。”

        相比這些,最令陶正國頭疼的是,施工橋址正好位于大風口區,6級以上的大風每月至少“光顧”七八次,人在橋上連站穩都成問題。大風不僅意味著環境污染風險,更是安全施工的極大隱患。

        陶正國回憶,去年8月一天傍晚6點左右,大部分輪班工人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在食堂就餐。“快看!好大一片紅云。”人群中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陶正國跑出食堂一看之下,嚇出一身冷汗——西北方天邊飄來一大片烏云,在夕陽的照射下變成“詭異”的紅色,夾雜著閃電,正快速向橋址移動過來。

        “暴風雨!”陶正國來不及放下手里的筷子,一路奔向工地,火速命令工人停止施工,將設備全部鎖死、斷電,又帶著余下的十幾名工人爬下大橋,“逃跑”似的往回奔。還沒到住地,一陣前所未見的狂風驟雨襲來,樹枝、雜草漫天飛舞,一行人被澆了個透。

        “幸好發現得及時,挽救了設備,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陶正國心有余悸地說。

        去年3月底進場、11月水下結構完成、今年3月拼裝鋼梁、11月初頂推到位……掐指回憶起這589天的施工,他們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嚴苛的環保標準下,將一道“橙色彩虹”一步一步地“推”到了官廳水庫之上。

        隨著大橋主體完工,明年該工程將進入橋面施工階段,預計10月工程全部結束。到2019年12月,京張高鐵將實現全線通車。

        “1905年老京張鐵路開建,‘中國鐵路中國造’的序幕拉開了;100多年后,一條嶄新的高鐵穿越時空隧道,開啟中國鐵路建造的新征程。”陶正國感慨道,“能見證這段歷史,就是我從業生涯中最輝煌的記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