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策”三年助通州學校全速提質
昨天(15日)一早,北京四中、師大附中、實驗二小等31所城區名校的校長一起來到通州,探訪與其“手拉手”的通州中小學。城區名校將“一對一”為31所通州中小學制定3年提升計劃,助其全速提質。至此,31對“手拉手”學校“連線”完成。
“我們希望跟北京四中的學生共上一堂課,跟老師共同備課。”梨園學校校長田連啟迫不及待地拉著北京四中黨委書記王紅直奔自己學校,“大家都盼著您來呢。”依據首次公布的結對名單,梨園學校與北京四中牽手。“我們希望四中能派一兩名骨干老師常駐,也能幫我們提升一下學校的管理水平”“我們的學生有沒有機會去四中看看?或者上幾堂課?”田連啟問道。“我們可以搭建起暢通的網絡課堂機制,這樣我們的課程、教研和一些會議就可以實現共享了。同時,我們也希望將成熟的德育教育、社團經驗等帶過來,雙方的學生可以通過游學或者‘留學’等模式,在線下實現交流。”王紅描述著設想。雙方的合作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北京四中已成立教師培養研究發展中心,梨園學校的年輕教師、管理者、骨干教師都可以到該中心接受培訓。
不僅僅是梨園學校,昨天,共有31所通州中小學都迎來了城區名校的管理者,商談牽手計劃,城區名校將“一對一”地為31所通州中小學制定3年提升計劃,助其全速提質。
上月,《通州區基礎教育質量提升支持計劃(2017-2020年)》發布,31對“手拉手”學校是第一批落地項目。 “我們希望手拉手校可以聚焦真問題,力求精準幫扶。”通州教委相關負責人說,合作雙方通過發現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實現供需合拍,做到“一校一策”,不僅在課程、學科教研、教學管理、校本科研、德育工作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還要聚焦解決學校突出問題,精準提升學校品質,有效轉化潛在能力,積極自主主動發展。通州區教委將設立專項資金,為手拉手校提供經費支持。
目前,通州區有64所公立中小學,其中小學32所,中學24所,還有8所是九年一貫制學校。除牽手31所城區名校外,還有一些通州學校計劃或者已經與在京高校、教科研部門、民辦教育機構等合作,共享優質資源,提升辦學質量。
作為本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通州還將研究制定區內教育集團化辦學指導意見,支持潞河中學等教育集團的建立與發展,探索集團內橫向學校發展共同體、縱向貫通培養模式的建設。探索高中校將每年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用于集團內學校直升等改革實驗,形成以示范高中為龍頭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模式。今年上半年,市教委還出臺了《通州區教師素質提升支持計劃(2017-2020年)》,啟動萬名教師素質提升培訓。本市將充分整合北京高校、科研機構、市區兩級教師培訓基地和中心城區優質學校資源,啟動15項培訓,惠及6600名城鄉教師。
新聞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