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居民在欣賞反映胡同生活的攝影作品。
在西城區(qū)大柵欄百花園,一場“暖洋洋”的攝影展正在舉行。說它“暖”,是因為現(xiàn)場展出的上百幅照片,絕大多數(shù)定格的都是居民生活中的溫暖畫面。
兩位老人,肩披大紅圍巾,微笑著相互凝望。兩個人手里捧著一個相框,相框里是一張兩位老人和女兒在一起的全家福。兩位老人背后,影影綽綽是多位和他們一樣披戴著大紅圍巾的銀發(fā)老人。
“這是今年9月大安社區(qū)給老人辦的金婚慶典。這兩位老人一位叫侯永福,一位叫陳秀琴。”23歲的張海悅告訴記者。她就是這一溫馨畫面的拍攝者。去年大學畢業(yè)后,這個年輕姑娘選擇了到大柵欄街道辦事處工作,自己的居住地也在不遠處。由于經(jīng)常去社區(qū),她的鏡頭里總是洋溢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熱絡。
陰雨天兒,志愿者在路上巡邏,老舍茶館的工作人員捧上了熱騰騰的“大碗茶”;石頭社區(qū)逢年過節(jié),胡同院落居民們聚在一起做精致的小點心;社區(qū)志愿者組隊看望行動不便的居民,送上親手制作的中國結等工藝品……雖然只在大柵欄居住了一年時間,不少社區(qū)居民已經(jīng)記住了這個總是挎著相機的丫頭。而大爺大媽們的熱情、開朗,以及與時俱進的生活方式,也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說西城大媽吧,我們跟拍過前西社區(qū)的那保平大媽,跳健身操、學茶藝、插花,掃碼支付,比年輕人還時尚呢!”
就連這場攝影展的舉辦地本身——百花園,也成了攝影師們的取景地。住在大柵欄一帶的居民都知道,百花園所在地,兩年前是一個雜貨市場,市場騰退后,政府出資,將這里營造成了百花盛開的休閑地。
這次攝影展總計舉辦10天時間。對于十組“最佳故事”圖片,主辦方還專門設置了二維碼,現(xiàn)場掃描二維碼或者關注“魅力大柵欄”微信公眾平臺回復相應的照片名稱,便可以了解照片背后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