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鋼鐵、電解鋁、水泥等9種重要工業原材料的生產量大幅增長,電力、煤炭等能源供不應求。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快速發展,對環境造成重大壓力。
部分行業過熱的經濟形勢帶來的環境污染超出了各種環保努力的調控范圍。各主要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特別是廢氣中工業二氧化硫(SO2)、煙塵和粉塵排放量,一改近幾年逐年下降的趨勢,呈現較大幅度的反彈。2003年,工業二氧化硫、煙塵和粉塵排放量分別比上年增加14.7%、5.2%和8.5%。工業廢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2.5%,工業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比上年減少12.3%,工業氨氮排放量比上年減少4.0%。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比上年減少26.3%。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及其他污染物排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增加的態勢。2003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以及生活氨氮排放量分別比上年增加6.6%、5.0%和3.0%。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增加0.7%,生活煙塵減少2.9%。
2003年,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與上年基本持平,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比上年增加0.9個百分點,生活污水處理率比上年增加3.5個百分點。
環境治理措施方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當年施工污染治理項目、當年完成限期治理項目數、自然生態保護區面積以及生態示范區試點地區和單位都比上年有所提高和增加。環境治理保障措施方面,各項環境法規陸續出臺,環保隊伍繼續壯大。環境保護投資方面,政府、企業、社會、外資的多元化環保投入渠道繼續發揮作用,環境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比上年增長19.4%,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39%,比2002年的1.33%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