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綠色奧運”照耀綠色夢想

2007-10-10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 ]
  本報訊 國慶前夕,北京奧組委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奧組委工程和環境部編制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環境報告(2001~2006)》正式對外發布。
  北京奧組委工程和環境部副部長余小萱介紹說,《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環境報告(2001~2006)》是對6年工作的回顧,是對目前奧運工作進程的梳理和小結,有利于廣大市民和各界人士對奧運會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解和監督。
  自2001年申奧成功以來,北京市在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積極而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使國內外公眾和媒體從總體上了解綠色奧運的有關情況,北京奧組委圍繞6年來的環保工作編制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環境報告(2001~2006)》。報告共分七個章節,全面介紹了申奧成功后的6年里,北京市在治理環境污染、奧運工程的開發建設、奧運場館的環保技術投入以及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投入1200億元,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倡導“綠色奧運”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幾年來,為改善城市環境,北京市政府始終把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目標去實現。
  以籌辦“綠色奧運”為契機,北京市政府加大環保投資力度,從1998年起,北京市用于環境保護的總投入約為1200億元人民幣,全面促進了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2006年北京天然氣供應量達到38億立方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優質能源比重達到78%。
  治理和搬遷了197個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企業。北京煉焦化學廠等141家企業停產搬遷,首鋼調整搬遷啟動。
  興建了一批城市污水處理廠。2001~2006年,分別在市區和郊區建成了14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達到90%。
  建設三道綠色屏障。截至2006年底,北京林地總面積為1581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51%,基本形成了城市、平原、山區三道生態屏障。
  ■調整能源結構,提高污水處理率,改善大氣、水環境
  改善城市大氣環境,始終是北京市政府關注的重點,為此,北京市有針對性地實施了12個階段的200多項環境保護措施,使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逐年提高。
  調整了能源結構,進行燃煤鍋爐改造,針對平房區冬季采暖造成的低空污染,北京市在東城區和西城區開展了電采暖示范工程,2006年又有2500戶平房居民實現了煤改電,累計1.1萬戶平房居民告別了小煤爐;加大機動車污染治理力度,在發展公交、加強交通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嚴格機動車排放標準,2005年開始實行國Ⅲ標準,陸續淘汰老舊出租車和公交車,去年有3759輛天然氣公交車投入運營;加強對裸露地面、施工工地和道路揚塵的監督管理,制定了施工工地環境保護標準,加強城市綠化,控制揚塵污染。
  同時,北京在水資源保護方面成績顯著。為保證城市生活供水,北京市進一步加強了密云、懷柔水庫的水源保護,整治水庫周邊環境,建立防護網,拆除違章建筑,取締庫區網箱養魚,保證了水資源清潔。
  按照規劃要求,北京市加強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市區河道清理工作,加快城市污水管網和處理系統建設,開展大規模的城市河湖水系綜合整治工作,部分河道實現了“水清、流暢、岸綠”的目標,推動了工業企業水污染防治,基本實現了達標排放。
  目前,北京市工業用水已由北京城市用水量的1/3減少至1/4,再生水正在取代清潔水源成為工業用水的主要水源。城市的園林綠化、道路降塵、洗車、沖廁也在利用再生水,北京已成為全國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城市。
  ■污染防治工程與奧運場館同時建設,全面詮釋綠色理念
  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北京奧組委在餐飲、住宿、交通以及場館的清掃、整理等方面,都進行了嚴格管理和有效控制。同時,對奧運會籌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行監管,使各個環節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從而達到舉辦一屆環境良好運動會的要求。
  在奧運會的籌辦過程中,奧組委實行綠色辦公,提倡使用可回收、簡包裝的辦公用品,推行無紙化辦公,積極使用再生紙,鼓勵自然通風、節約用水、實行垃圾分類等行為。在舉辦重大賽事、大型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周邊環境的保護。在鐵人三項、公路自行車、馬拉松等賽事中,除滿足比賽要求外,還特別注重對水源地、自然景觀、文化遺產的保護,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方案,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在奧運工程的環境污染防治方面,北京市要求所有涉及奧運的工程建設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并且把防治污染工程的設計與主體工程設計融為一體,隨著奧運工程陸續建成,相應的環保配套工程設施也陸續進入收尾階段。新建奧運場館在采光、照明、采暖等方面都充分考慮使用節能產品和技術,積極利用自然采光、通風技術、地熱等,要求使用節水型器具,采取中水回用、屋頂收集雨水等措施,有效地節約和保護水資源。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