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南澳Ⅰ號”二次發掘 已出水古瓷器逾2000件

2011-05-20  來源:中國新聞社
[字體: ]

  記者19日采訪了解到,明代古沉船“南澳I號”2011年考古發掘工作自4月23日啟動至今,考古隊已打撈出水古瓷器超過2000件。

  和去年布滿淤泥、水生物的出水文物不同,今年打撈的這批出水瓷器表面要干凈很多。汕頭“南澳Ⅰ號”水下考古隊隊長崔勇就此向記者解釋說,因為去年很多出水瓷器都是在船體表面打撈的,受破壞程度、海生物的侵蝕都較船艙里的瓷器厲害些,所以今年從船艙打撈的文物保存狀況自然比去年的好。

  汕頭“南澳Ⅰ號”水下考古隊2010年4月9日開始對“南澳Ⅰ號”實行第一次水下考古發掘,共出水瓷器、陶器、銅器、金屬器1.1萬余件,發現船體艙位16個。出水文物主要類型包括青花瓷大盤、碗、缽、灌、瓶等,此外還有釉陶罐、鐵鍋、銅錢及銅板等。

  明代沉船“南澳Ⅰ號”的搶救性發掘,被評為2010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考古專家從其出水陶瓷器的胎質、釉色、器形、青花圖案紋飾風格及燒造工藝等方面判斷,其年代為明代晚期嘉靖至萬歷年間,來源可能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民窯產品。

  “南澳I號”的第二次發掘于4月23日啟動,工期75天。期間考古隊要將“南澳I號”古沉船上余下的古文物全部打撈出水。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