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資訊 > 正文

中國考古學家首次發掘秦始皇修建的“高速公路”

日期:2007-01-11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中國考古工作者日前公布了國家大遺址保護項目——秦始皇修建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的部分調查成果。

    陜西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員張在明說,考古學家2006年首次對秦直道遺址進行調查、測繪,并對其部分路面進行了考古鉆探和發掘,取得了秦直道構筑的第一手資料。

    秦直道是中國境內保存下來的為數極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遺址之一,由秦始皇下令30多萬大軍歷時兩年半修建。它北起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南抵秦都咸陽附近(今陜西淳化縣北甘泉宮),全長700多公里,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故稱“直道”。除作為與長城相輔助的“高速公路”之外,秦直道還是兼具軍事、貿易、文化等功能的交通大道。

    2006年秦直道考古隊的工作集中在陜西省富縣坡根底段,在海拔1100至1300米的子午嶺支脈上,直道基本沿山脊選線,南北向全長約5.3公里。

    張在明說,秦直道的修筑是以“塹山”為主,即將山脊的一側向下開挖,再取平路面。現存路面一般寬23至26米,最寬處達47米。直道坡度平緩,相當于今天的二級公路標準。

    張在明說,直道生土路面距地表的平均堆積厚112厘米,其下層的路土層平均厚18厘米,占總厚度的16%。如按年平均堆積厚度計算,時間為352年,路土形成的時間在幾乎整個漢代。從兩漢到魏晉或稍晚,應當是秦直道頻繁使用的主要時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