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滕華濤導演,文章、白百何主演的“治愈系”愛情喜劇電影《失戀33天》于11月8日公映以來,四天票房過億,首周五天票房突破1.6億,昨日記者獲悉,該片上映一周后票房已破2億,實現了對三部好萊塢大片《猩球崛起》、《鐵甲鋼拳》和《驚天戰神》“逆襲”的完美超越。為何一部國產“小片”能創下國產中小影片過億最快紀錄的奇跡?
奇跡數據
票房:8天破2億
《失戀33天》上映后,首日票房1951萬元,三天內票房已突破5600萬元。第四天即11月11日,該片掀起觀影高潮,有4000多萬進賬,占到當日總票房的四成以上。據片方監察員統計,當天全國共排映了9982場,排片量達到了40%,超過了《鐵甲鋼拳》剛剛上映的《驚天戰神》等好萊塢影片的排片量總和。在今年國產片中高居第一,在歷史上也僅次于擒下2.4億的《非誠勿擾2》排在第二位,比第三名《讓子彈飛》高出900萬。影片僅用了四天時間,就跨過億元大關,這是今年國產片過億用時最短的紀錄,前紀錄保持者是用時五天的《建黨偉業》。
搜索量:達477萬
在豆瓣電影新片榜上,《失戀33天》穩坐第一的寶座。上映一周,即得到近6萬人的打分,分數保持在8分以上,收獲影評共3萬多條,其中長評1300多條。在百度電影排行榜上,《失戀33天》以122萬的當日搜索量高居第一,其百度指數也超過百萬,成為有史以來首部指數破百萬的電影作品。昨日,記者看到,《失戀33天》在百度搜索量已達477萬。
視頻點擊:超兩千萬
該片在各地找普通人拍攝的《失戀物語》在視頻網站上點擊率超過兩千萬,其中在西安拍攝的《失戀物語》被稱最好,點擊率超300萬次。
微博量:逾659萬
昨日,記者發現,在新浪微博,以“失戀33天”為關鍵詞的微博高達659萬多,其電影官方微博的粉絲也突破十萬,這也悉數刷新紀錄。《失戀33天》不僅將導演滕華濤送進了億元導演俱樂部,同時也在《武林外傳》、《將愛情進行到底》、《孤島驚魂》、《觀音山》之后,成就了又一部純粹由內地制作班底奉獻的國產中小成本影片的成功案例。
奇跡分析
分析1
導演演員不是關鍵
誰是《失戀33天》小成本大票房背后最大的功臣?
影評人葦子告訴記者,對于中國電影來說,一個厲害的導演,是票房的助推器。你可以說《失戀33天》導演滕華濤厲害,拍過《裸婚時代》都很火,但是你只要搜索,幾年前他拍的《心中有鬼》,投資4000萬僅收獲430萬票房。而文章和白百何都算是電影新人,兩人在今年上映的電影《萬有引力》中合作過,但《萬有引力》的票房僅有328萬。在眾多電影人的眼里,《失戀33天》的成功,歸根結底是題材、話題接地氣,營銷手段獨到。
分析2
題材話題接地氣
幾乎我們身邊的每個年輕人,都有失戀的經歷。在西安一家影院,一位30余歲的剩女單女士看完《失戀33天》,淚流滿面。著名影評人譚飛說,《失戀33天》的突然走紅,有比較深刻的社會原因。首先是大齡青年特別是女青年在婚戀問題上的困擾,這樣的電影,包括里面的人物、精辟的臺詞會讓人暫時忘掉煩惱。其次,傳統國產電影給觀眾一種不接地氣的印象,這部電影在反映都市生活的時候沒有失真,能讓青年人有強烈代入感。
《失戀33天》是為“六一神棍節”量身定做的。影片宣傳安先生說,原小說《失戀33天》本身就在網友中有一定影響,全面利用了新浪微博、《失戀物語》的拍攝,做到深入人心,電影《失戀33天》成功地炒成了“光棍節”的一個標簽。最后,把《失戀33天》定位為治愈系電影,看完電影的男女,容易從別人的遭遇里找到心理平衡。而參與過《萬有引力》的編劇阿美則表示,觀眾對國產電影的要求并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只要能夠打動人心就足夠了。“但很多中國導演在面對現實題材時,還是有很深的隔膜。”
分析3
網絡營銷較為成功
《失戀33天》營銷較為成功。北京新影聯副總高軍昨日對記者表示,《失戀33天》的成功,主要原因是目標營銷群體鎖定到位。半年多以前,《失戀33天》就已經開始做網絡上的話題營銷,不但啟動早,而且環環相扣,在全國多個城市都做了“失戀物語”、“失戀紀念品”的收集,為電影積累了人氣。而幾個月前,片方還專門在西安拍攝《失戀物語》視頻,這些都收集進了影片的片尾。
電影宣傳負責人張文伯也表示,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認清了觀眾,全面利用了諸如新浪微博、人人網這樣的社交媒體,我們把重點目標人群鎖定在了兩個地方——“教室”和“辦公室”,教室面對的是85后、90后的學生,辦公室面對的是70后、80后的白領,這些都已經見到成效。
奇跡啟示
影評人:只是一個好項目
影評人“衛西諦”在微博里稱:“《失戀33天》多少給蝕本者眾的小成本電影一點信心。有點普通有點文藝還有點二,三者兼得,分寸恰好,也算啟示。起碼說明情感類青春劇、愛情喜劇還有存活可能。啟示比復制更重要。”
資深電影評論人“麻繩”說:“都沒搞明白這電影怎么就火了。這不是一個好電影,只是一個好項目,我甚至已經無法把它當做一部電影,而只能當做一個現象,不要試圖去復制它。”
《萬有引力》的編劇阿美稱,就是《失戀33天》細節的處理不像電影,人物設置單一,臺詞也寫得過于啰嗦,很多重復的鏡頭明顯是電視劇的拍攝手法。這也讓不少電影人充滿疑惑。
導演:為滿足觀眾情感交流
但是滕華濤昨天向記者談成功經驗時說,電影和電視劇沒太大差別,“都是講究情感共鳴。再炫目的特技,也比不上大家一起坐在電影院里,為一些真實的小人物小故事歡笑流淚。這一點,我在拍電視劇的時候就明白了。《失戀33天》就是為了滿足觀眾的情感交流。”滕華濤對于成功很淡定,“意料之中,從買下鮑鯨鯨小說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要做一個與當下中國電影不同的改變。”他所說的改變,“就是找一個特別本土的故事,特別和生活、時代有關系的故事,再找到適合這個故事的演員。我要打破別人對中國電影一貫的操作模式,要打破他們對演員的想法,對宣傳模式固定的模式。”
電影人李楊說,滕華濤的這個態度可以復制,那就是“創新”和“知道觀眾在哪里”。他為中國中小成本電影指出了一條生路。
奇跡分賬
文章或賺千萬
投資900萬的《失戀33天》票房已破2億,沒有拿片酬的文章將參與分票房。知情人昨日表示,文章可能落下千萬。
導演滕華濤憑借自己與文章的關系,跟文章達成不給片酬分片酬的協議。最終,滕華濤、文章、攝影和制片4個人都沒拿報酬,簽了一個分賬協議。如今票房過兩億,對于能分多少,幾方都很含蓄,滕華濤說,“很復雜的,得先減去電影的成本,還要扣稅什么的,現在還真不知道是多少錢。”
不過記者昨日咨詢一資深發行人,他表示,如果利潤按9000萬計算,文章可能會分到千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