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其他信息 > 正文

楊柳青年畫:一地之源 血脈相連

2016-02-11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圖為在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舉辦的門神展,以精美的展品和悠久的歷史內涵吸引了眾多觀眾。

    昨天(9日)是大年初二,“祥瑞盈門 福佑家園”——門神年畫展正在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展出,為猴年春節增添了濃濃的年味。

    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展覽早些時間曾在北京正陽門展出,受到了北京市民的歡迎,觀者絡繹不絕。本次展出的作品精選自館內珍藏的門神類年畫,其中部分藏品是首次向觀眾展示。

    展品總體風格大氣、厚重、簡潔,力求更加直觀地表達展覽主題。據介紹,此次展覽展區主要分為“武門神”“文門神”“門畫”三個部分,其中不乏有珍貴的藝人手稿,有些藏品并配有古版一同展出,為廣大游客獻上一場傳統民俗的盛宴。

    相傳年畫起源于門神,門神類年畫在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意義非凡。為了讓廣大游客能夠親自體驗這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 產,在品讀展覽的同時,游客還可印制風格古樸的傳統年畫,從而了解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水印工藝。展覽期間,楊柳青畫社精心制作的動畫片《大過新年》精彩片花 也在博物館內播放,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觀看。

    著名作家、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李治邦告訴記者,楊柳青年畫在創作和發展過程中與京、冀兩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說,河北省 武強年畫全國聞名,其畫作風格深受楊柳青年畫影響,“武強年畫構圖豐滿,線刻粗獷,設色鮮亮,裝飾夸張,節俗特色濃厚,其中既有濃郁的燕趙風情,也不乏楊 柳青年畫的制作特色。”同時他還表示,楊柳青年畫起源自漕運文化,“天津是個重要的碼頭,而當時的碼頭最終流向都是北京。同時,楊柳青年畫細膩逼真的創作 風格也與宮廷文化相得益彰,在當時的北京頗受歡迎,也成為眾多藏家的心頭好。當時收藏楊柳青年畫之風盛行,也從側面說明了北京百姓和藏家對楊柳青年畫的認 可。除了藝術風格受到宮廷文化的影響外,楊柳青年畫中有許多反映的故事也是來自京、冀兩地。”

    李治邦還介紹說,京津冀三地文化交融的歷史源遠流長,單以非遺為例,很多國家級項目都是“一地之源,血脈相連”。無論是北京還是河北、天 津,在一地誕生的非遺項目,都深受周邊地區影響,并在周邊地區得到交融和發展。這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就是曲藝和花會。他介紹說:“曲藝中國家級的非遺項目 如河北梆子、西河大鼓,在天津、北京和發祥地河北都有各具地域特色的藝術流派傳承至今;三地民間花會,多見高蹺、竹馬、小車會和法鼓,這也與三地廟會多互 有交流相關。過去如果一地有廟會,周邊地區一定是帶著戲和花會去,通過表演交流學習,潛移默化中三地的文脈就這樣相融相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