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生態建設見聞

2008-09-18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牡丹江,源于吉林省長白山的牡丹嶺,彰顯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鏡泊湖,歸入松花江,是沿江兩岸人民生產和生活的主要水源。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沿江兩岸人民退耕還林、保護生態,再造了一片青山綠水、五谷豐登的新景象。金秋時節,記者沿著牡丹江市境內的這條流域實地考察,感觸良多。

綠水青山勝過金山銀山

  鏡泊湖是牡丹江流入黑龍江省的第一站。這是一個S型狹長的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熔巖堰塞湖,南北長45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景區總面積1726平方公里,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

  鏡泊湖景區內,青山綠水環繞,藍天白云相擁。林間水畔,蟬鳴蛙唱,鳥語花香。岸邊小樓依山傍水,游人前賞湖光山色,后觀明月繁星。在這種環境幽雅的天然氧吧中消夏避暑、養心靜氣,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鏡泊湖周圍山勢平緩起伏,樹茂林豐,曲徑通幽。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68%,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尤其是火山口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0%多。記者在這里看到,面積達1050平方公里的公園密林內,唯一裸露的地方只有一條長達28公里的雙車道。

  據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張耀江介紹,景區內原有賓館、療養院、休養所等100多家,現仍在營業的有77家,核心景區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達100%,均實現了達標排放。同時,管委會還加強了對164艘旅游船艇的環保管理。目前,鏡泊湖水質為近20年來的最好時期。

  鏡泊湖景區只不過是牡丹江市生態環境的一個突出代表,而整個牡丹江市沃野千里、滿目翠色,錦繡大地像是一個充滿田園風光的大公園。2005年,牡丹江市跨入了全國水土保持先進集體行列。2007年,牡丹江市被評為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

  生態建設為牡丹江市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全市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已連續5年居全省第一。2007年,全市財政收入增幅達32.8%,增幅居全省第一。

沙蘭鎮教訓警鐘長鳴

  牡丹江市保護生態環境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毗鄰生態環境良好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常年雨量充沛,河流眾多。然而,牡丹江市歷史上曾經有過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慘痛教訓。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大煉鋼鐵”和“以糧為綱”,到處毀林開荒,使秀美山川破敗不堪。

  1991年7月,牡丹江市遭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于1960年的大洪水,直接經濟損失達10.06億元。2005年6月10日,鏡泊湖下游的寧安市遭受了一場200年一遇的局部地區強降雨,造成泥石流山洪,使得沙蘭鎮117人遇難。

  據了解,當年沙蘭鎮并沒有怎么下雨,而強降雨主要集中在距沙蘭鎮西北10公里左右的西部山區,時間為3個多小時。但是,由于長期遭受嚴重破壞的生態環境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完全恢復,使得泥石流山洪傾瀉而下,在距沙蘭鎮北面4公里左右的王家村一帶蓄積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發難。記者在現場看到,王家村和沙蘭鎮之間是一片廣闊的農田,中間且有河道。很難想象,這么大的面積,這么遠的距離,需要多少水才能在瞬間造成滅頂之災。然而,大自然的報復和威力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山區降雨平原遭殃。慘痛的教訓就是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因而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

貴在可持續發展

  寧安市的下游是牡丹江市區,去年8月新建了一個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環保效果明顯。據介紹,到2010年,牡丹江市沿江縣市區都要建成污水處理廠。目前,有的縣在建的污水處理廠即將投入使用。

  牡丹江市區下游是當年偵察英雄楊子榮戰斗和犧牲的地方——海林市,這里不僅有林海雪原,還有一個因修建水電站大壩而形成的人工湖——蓮花湖,南北狹長近100公里,水域面積是鏡泊湖的2.4倍。它的風格與鏡泊湖迥異,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中,有一種山河壯美的宏偉氣勢。近年來,我國賽艇和皮劃艇健兒夏季就在這里訓練,他們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取得了優異成績。

  牡丹江市旅游局副局長王欣表示,盡管蓮花湖的旅游開發價值很高,但是由于目前地方財力和環保方面的條件尚不具備,因而仍“珍藏不露”,決不能急功近利,吃祖宗飯,造子孫孽。

  牡丹江市環保局副局長張軍說,近年來,牡丹江市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但有了《環境保護法》,有了環保問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