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四川將建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 欲讓熊貓重歸自然

2009-11-28  來源:成都晚報
[字體: ]

圈養中的大熊貓

  未來全球首個國際大熊貓野放研究平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下稱“野放中心”),已經開始啟動并通過了土地整理、報批、環評等關鍵環節。不過由于還沒有進入建設實施階段,又即將面臨冬季大雪封山,首批3到5只大熊貓“試驗性入住”將從原計劃的今年年底延宕到明年5月。

  野化放歸提上日程

  隨著2008年“5·12”汶川龍門山脈特大地震災害的發生,成都乃至四川的主要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均處于地震災害帶,野外大熊貓受災情況不清、缺乏安全的救災安置點和食物藥品儲備等大熊貓救災問題凸顯。而臥龍圈養的受災熊貓也先后被迫臨時轉移了12只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使成都圈養種群承受了疫病傳染的重大風險。與此同時,熊貓異地保護的最終目標就是將圈養個體放歸野外,隨著圈養大熊貓種群規模已基本達到300只的目標,大熊貓的野化放歸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野放中心選址都江堰玉堂鎮馬家溝,共有131畝建設用地,1892畝租用林地,預計總投資6000萬元,未來3到5年完全建成后,將適當向游客開放,成為集大熊貓資源、科研、教育和旅游綜合開發為一體的國際生態保護教育旅游示范區。

  都江堰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杜曉敏在年會上透露,未來將有一條環山公路連接青城橋,并“串”起林業產業帶、青城山和臥龍的熊貓疾控中心。而與熊貓疾控中心相比,“野放中心”先一步啟動,目前剛剛通過了環評,預計報建手續很快完成,但是因面臨冬季大雪,要等到年后才能開工建設。

  首批熊貓明年入住

  首批3到5只大熊貓“試驗性入住”將從原計劃的今年年底推遲至明年5月。按照專家論證后的設計,“野放中心”分實驗區、半野放區和野放區,實驗區占地131畝,建成后將容納十余只亞成體大熊貓進行野化訓練,前前后后將經過5到10年的過渡,才從中挑選訓練“成績優異”的熊貓到半野放區。

  在半野放區,熊貓將告別空調房,住樹洞或巖洞,自己覓食,等到再過5到10年,最終讓一兩只熊貓“通關”至野放區盡情撒野。據悉,熊貓在野放區還要適應5到10年,才考慮將它放歸至附近完全原始狀態下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新聞鏈接

  2003年,臥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選定即將滿兩歲的“祥祥”作為世界上首只圈養放歸熊貓。經過3年的訓練,專家論證認為“祥祥”已基本具備野外生存能力。但是2007年2月19日,“祥祥”的尸體在野外雪地上被意外發現。經推測,它是與野生大熊貓在領地和食物爭奪中,從高處摔下導致嚴重內傷致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