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德專家說日核泄漏不會對海洋生物造成長期污染

2011-03-22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德國負責漁業環境放射污染監測的約翰·海因里希·馮·杜能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說,根據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取得的經驗,從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對魚類等海洋生物造成長期污染。

  該研究所根據日本公布的有關數據推測,福島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近日未出現明顯變化,其成份包括半衰期為兩年的銫134、半衰期為30年的銫137和半衰期大約為8天的碘131。由于碘131很快就會衰變為沒有放射性的氙同位素氙131,所以值得關注的主要是半衰期較長的銫污染物。

  該研究所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后,德國在過去25年中就事故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對鄰近的大西洋和波羅的海海域魚類的影響開展了持續監測,發現核事故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在水流循環好的海域很快會被稀釋。在事故發生后第二年,德國有關海域就已檢測不到核事故造成的銫污染。

  研究人員因而推斷,通過福島核電站排出的冷卻水以及因空氣流動被帶入太平洋海域的放射性污染物很快會被大量流動的海水稀釋至檢測不到的程度。

  該研究所還表示將繼續對日本核電站核泄漏保持密切關注。

  1986年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泄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造成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