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山東菏澤堅持科學發展,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

2011-08-28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記者日前來到位于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的方明化工有限公司,看到公司排污口不僅安裝了在線監測設施,還安裝了聲波流量計,流量計探頭前端平直長約40米,從而保證水流平緩,設計探頭距水面最短距離小于40厘米,確保不進入探頭測量盲區,排污口一旁的生物指示池內貼瓷磚,有假山和觀賞魚,可實時反映外排水質。

一個規范的排污口和生物指示池,這只是菏澤市為全面提升企業治污能力、應急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求每個規模以上企業必須配套建設的環保“十個一工程”之一。

山東省菏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始終把水污染防治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以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完善“治、用、保”治污體系,探索實施重點企業環保“十個一工程”,對重點水污染企業做到全覆蓋、無縫隙、全天候監管,有效遏制了違法排污行為,促進了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資料顯示,從2000年~2010年菏澤市GDP增長了5倍,廢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河流水質卻在不斷改善,目前,轄區3條重點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化學需氧量濃度年均值穩定在25毫克/升以下,實現了穩定恢復魚類生長的目標。

理念指引構建環保工作大格局,形成水污染防治“統一戰線”

在全市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在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實現重大轉折的重要階段,菏澤市委、市政府把環保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安排、調度,每年多次參與環境執法專項行動。

為強化政府責任,菏澤市委常委會研究出臺了《縣區經濟工作實績考核辦法》,將環保指標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和督察工作重點,與各縣區政府經濟實績和工作政績掛鉤,實行環保“一票否決”。逐步完善落實領導責任制、聯合執法制、掛牌督辦制、定期通報制、網絡監測制、責任追究制等長效機制,成立了覆蓋全市所有鄉鎮辦事處的149個鄉鎮環保所,進一步加強了對基層環保工作的組織領導。逐步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保工作大格局,形成了水污染防治“統一戰線”,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環保的積極性、主動性,打造整體合力,為推動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系統推進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發揮三位一體協同作用

菏澤市堅持以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指導全市水污染防治,全面構建山東省創新實施的“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做到“治、用、保”三位一體、互為依托、層層遞進、不存死角、不留余地。

菏澤市堅持以“治”達標,要求列入“十二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27個工業治污項目,全部實施廢水治理再提高工程。目前,4家工業企業廢水治理再提高項目基本完成,19家正在建設,要求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工。全市所有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全部進行升級改造,確保穩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不斷加快配套管網建設,全市城市污水管網配套建設總里程達到800余公里,污水收集率提高到85%以上。今年計劃新增污水管網130余公里,目前已鋪設100余公里,全部建設完成后,全市9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滿負荷運轉率和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將達到90%以上。規劃建設了21處鄉鎮污水處理站,其中牡丹區沙土集、曹縣普連集等10處已開工建設。

菏澤市確保以“用”增效,要求每個污水處理廠都必須有中水回用項目,工業企業最大限度實現污水資源化。今年菏澤市又規劃建設了8座河道攔河閘,建成運行的9座污水處理廠都建成了中水回用工程,中水回用量達每日13萬噸。堅持以“保”固基,規劃新建10處人工濕地,其中趙王河公園人工濕地、成武文亭湖人工濕地等5處已基本完成,曹縣四季河人工濕地等3處已開工建設,牡丹區安興河人工濕地等兩處即將開工建設。

財力支持“再窮不能窮環保”已成為當地市、縣黨委、政府的共識

“經濟欠發達,環保不能欠發達”,“再窮不能窮環保,再難不能難環保”,“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采訪中,記者經常聽到菏澤市各級黨委、政府負責人如是說。近幾年,隨著全市經濟的快速增長,菏澤市對環境保護投入也大幅度增加,每年約占當年GDP2%左右。

菏澤市環保局長楊自源告訴記者,菏澤經濟欠發達,屬于典型的“吃飯財政”,但市委、市政府在環保上舍得花本錢,舍得下力氣。近幾年,全市投資15億元,縣縣高標準建設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和中水回用工程,市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市開發西區污水處理廠也即將建成投入運營。目前,全市已建成11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廢水達到35萬噸,建設污水管網已突破800公里,為全市水環境的改善和化學需氧量的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

“十一五”期間,菏澤市不算污水處理廠建設,僅治污項目的資金投入就近10億元。今年,菏澤市對三大類267個主要治污工程計劃總投資29.4億元,其中10處人工濕地工程需投資12億元,21處鄉鎮污水處理站建設需7000萬元,市環境應急平臺建設需800萬元,8處攔河壩需2400萬元。縣區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重點企業和污水處理廠視頻監控系統及污水處理廠進出口安裝重金屬在線自動監控設備所需資金由企業負責,總投資7.5億元。

監管保障每月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嚴查企業違法行為

為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菏澤市不斷強化環境監管,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懲違法排污行為。全市重點水污染企業、9家污水處理廠全部安裝了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實現了對重點水污染企業的無縫隙、全天候監管和對出水水質的24小時監控。除開展日常監管外,菏澤市每月開展一次環保專項行動,采用有組織無規律,不定時、回頭看等多種方法進行暗查。在今年上半年開展的6次專項行動中,共對672()重點污染源進行了檢查,查處違法企業37(),對29()進行了經濟處罰,6家企業給予警告。檢查河流斷面116()、污水處理廠57(),處罰污水處理廠5(),有力震懾了企業違法行為,逐步扭轉了“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局面。

菏澤市注重源頭防控,嚴把項目準入關。作為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地區,菏澤市經濟發展需要大項目支撐,但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不能達標的項目,無論投資規模多大,效益多好,都堅決拒之門外。“十一五”期間,僅市級就拒批高污染項目85個,涉及投資50億元。同時,全力支持符合環保政策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環保部門按照“主動服務、提前介入、源頭治理、全程監督”的要求,確保新上項目的治污設施與項目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做到項目建一個,評一個,“三同時”落實到位一個。

創新思維實施“十個一工程”,打牢企業環保基礎

菏澤市為全面提升企業的治污能力、應急防范能力和管理水平,自2009年就開始探索實施企業環保“十個一工程”,即每個規模以上企業建設一套技術水平先進的治污設施、一套中水回用工程、一套固廢處置系統、一個事故應急處置池、一個規范的排污口和生物指示池、一套在線監控系統、一個標準化的化驗室、一套科學應急預案、一套精、細、準的臺賬和運行記錄、一支水平較高的環境管理隊伍。目前,全市105家市控水污染企業和26家大氣污染企業全部建設了環保“十個一工程”。

據了解,企業環保“十個一工程”以一套技術水平先進的治污設施為核心,采用先進工藝,把企業外排廢水化學需氧量處理到60毫克/升以下,達到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回用工程突出廢水、廢氣的循環利用,在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時,節約水、電、煤以及原材料等能源資源。在線監控系統實現對企業的實時監控,并與省、市、縣監控中心三級聯網。事故應急池可保障一旦企業突然發生事故,有害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大大降低突發事故帶來的環境風險。

應急預案包括危險源、突發事故危險性和環境影響預評價、事故分級,應急組織機構、人員組成和職責劃分,應急處置原則,報警和通訊聯絡等內容,以確保發生環境事故時,能以最快的速度實施救援,盡快控制事態的發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減少人員傷亡……“十個一工程”的實施,進一步規范了企業環境管理,提升了企業的治污能力和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有效保障了穩定達標排放和環境安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