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將以園區產業發展需要為出發點,積極利用北京市發展北部高新技術產業帶和昌平區規劃發展七北路西部科技商務區的機遇,加大園區產業空間拓展力度,努力提升專業園區各項功能,實現園區產業、生活、服務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傾力把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技術創新中心。
據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袁曙光介紹,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是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是北京市生物醫藥研發、中試及產業化的重要基地,已有生命科學研究所、生物芯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組研發及工程中心等6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園發展。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一直以來都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受到中外科學家和相關企業、機構的喜愛和推崇。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以及曾慶紅、李嵐清、李源潮等及一些外國領導人曾先后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園區視察訪問。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于2000年開始規劃,2001年3月啟動全面建設,目標是以我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發以及產業化重大項目為依托,建設集生命科學研發中試、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企業孵化、產業聚集、風險投資、國際合作、人才培養于一體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2006年10月,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北京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迄今,園區初步形成從源頭創新到臨床科研、從現代制造到終端用戶的較為完整的生物技術產業鏈條和有利于企業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環境,成為國內高端生物技術產業化研發資源最密集的專業園區,產業聚集效應和整體競爭優勢日益凸顯。
經過十年的產業積累,中關村生命園園區內匯聚了包括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863”實驗動物及病理動物模型中心等7家國家級研究機構、1家醫療機構、揚子江集團、江中制藥集團、美國健贊、瑞士先正達、丹麥諾和諾德和日本TaKaRa公司等21家國內外著名企業的研發中心與生產企業,以及16家生物醫藥服務外包企業和60余家中小型創新科技企業。園區內企業累計已達112家,其中外資企業18家。據不完全統計,這里在研的國內國際項目146項,企業擁有各種專利40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技術67項,承擔國家863、973和國家自然基金委項目等重要科技項目125項,累計在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441篇。
袁曙光表示,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作為生物技術成果轉化與實驗室經濟的示范區,創新能力優勢正逐步向產業化優勢方向轉化,一批創新成果正進入產業化階段,一些尖端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出口到美國等發達國家,高端人才聚集優勢和自主創新的爆發力正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