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外來物種入侵防范難 海南“天然藥庫”岌岌可危

2012-05-03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有關數據顯示,在陸地面積僅占全國陸地面積0.37%的海南島上,野生分布維管束植物3900種,占全國已知種類的12.5%,喬灌木樹種占全國總數28.6%,藥用植物達3100多種,約占全國的30%,素有“天然藥庫”之稱。

  而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十年間,海南共有200多個物種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海南基因寶庫亟待保護。

  現狀:

  多種動植物物種瀕臨滅絕


  “海南正面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退化、生物物種資源流失、外來物種入侵以及轉基因生物安全等挑戰。”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副廳長毛東利在近日召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編制啟動會上強調。

  統計數據顯示,幾十年間,海南共有200多個物種瀕臨滅絕,如海南油杉、陸均松、海南大風子、紫荊木、雞毛松、薄葉三尖杉和水椰等,至少有6種植物絕跡,如海南裸實和霉草等。362種鳥類中有100多種已難覓其蹤,許多原常見的物種,現已成為珍稀瀕危物種。此外,對野生蘭、野生降香檀的過度挖掘,龍血樹、紅花天料木、白木香等被過度砍伐,其野外種群數量也逐漸減少。

  外來物種入侵也對海南生物多樣性構成巨大威脅。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稱,在我國常見的180多種入侵植物中,海南省就有90多種,是遭受植物入侵最嚴重的省區之一。飛機草、假臭草等已遍布島內的林緣、曠野、荒地、路邊和房前屋后;水葫蘆、非洲大蝸牛已對一些水體造成危害。

  原因:

  生態破壞嚴重,外來物種入侵


  有關專家分析稱,海南生物種類急劇減少,生物多樣性遭受威脅,主要原因是生態遭受破壞,危及了物種資源的保護。

  近年來,受利益因素影響,海南原始生態林遭到破壞的情況時有發生,生態系統變得脆弱。物種生長環境退化,生物種群數量及分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人口增長、污染物大量排放、水土流失和海岸侵蝕的加劇,致使局部區域的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而人為的亂捕濫獵、亂砍濫伐,也危及了生物物種安全。

  外來物種入侵也是危及海南生態安全的重要因素。據介紹,大部分外來種入侵后,由于缺少天敵制約,與當地物種競爭資源,使當地物種種類和數量減少,最后導致生態系統單一和退化,從而改變當地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系統,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生物污染。

  “因海岸線長、觀光游客和近年引進的植物花卉種類多,加上海南的光、溫、水、土壤條件較好,且生態環境脆弱,海南成了許多外來入侵物種的‘天然大溫室’,防范外來生物入侵困難不小。”海南省有關生物學專家表示。

  對策:

  從科技、規劃、立法等方面加強保護


  海南大學教授楊小波稱,目前,海南省植物編目工作還有待完善,過去有記錄的一些植物、標本和照片都沒有找到。因此他建議,海南應運用現代生態學技術,如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開展生物資源研究,建立海南動植物資源種類數據庫,為管理與保護提供最基礎的資料。

  “以規劃為先導,加大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保護力度。盡可能從規劃源頭避免項目建設占用自然保護區和中部山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等重要物種棲息地。”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巡視員宋攻文說。

  據悉,截至目前,海南已制定了《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海南省生態功能區劃》和《海南中部山區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等,確立了中部山區生態功能定位,將占海南島1/3以上的土地作為生態功能保護區,有效地保護了海南中部山區熱帶原始天然林。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生態處負責人表示,“通過生態補償政策,引導和保護天然林、海防林、紅樹林等重要生態系統,提高海南生物多樣性指數。”

  據了解,2010年海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中部山區生態補償機制的試行辦法》,印發了《海南省中部山區生態保護核心區劃定方案》,明確了將海南中部山區作為生態核心區實行財政轉移支付。

  4月19日,海南省在?谡絾恿恕逗D鲜∩锒鄻有员Wo戰略與行動計劃》編制項目,邁出了對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質性步伐。據悉,這個項目將合理編制計劃,確定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以及優先區域、優先領域和優先行動等,指導未來20年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