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山公園內的社稷壇經過修繕,于昨日(4日)起重新向游客開放。修繕一新的社稷壇最大程度傳承了古建原貌,營造了古祭壇莊嚴肅穆的氛圍。
社稷壇是皇帝祭祀社神(土地)和稷神(五谷)的廟壇建筑,也是現存的唯一一座祭祀社稷之用的廟壇建筑。社稷壇的主體建筑有社稷壇、拜殿,及附屬的戟門、神庫、神廚、宰牲亭等,多是永樂年間修建。
社稷壇臺是用艾青葉石砌成的三層正方形平臺,高0.96米,平臺上按五個方位鋪成南紅、西白、北黑、東青、中黃的五色土,五色土由全國各地納貢,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914年,中山公園在明清兩朝社稷壇的基礎上,開辟創建為中央公園,對普通民眾開放,是北京最早成為公園的皇家園林之一。
經過歲月的沖刷,社稷壇地面多處破損,壇墻也出現褪色、爆裂,四周壝垣砌體和琉璃構件也因為年代久遠,出現了墻帽不均勻沉降、墻體通裂、鋼筋外露。上世紀60年代末,中山公園曾對社稷祭壇四周壝垣及壝垣內地面進行過修繕。但由于當時文保觀念比較落后,采用了現代的水泥磚代替青石磚鋪裝,影響了古建筑的原有風貌。
據中山公園基建科負責人介紹,此次修繕工程從今年5月23日開始,歷時6個多月,完成了社稷祭壇四周壝垣修繕249.92米,壝垣內地面鋪墁3411.5平方米。為了保護社稷祭壇原有歷史風貌,修繕工程完全按照傳統工藝與原風貌進行,對年久失修的部位進行整修。地面采用了天然石材“蒙古黑”進行鋪裝,不僅極像原來的青石磚,而且更加堅硬耐磨。此外,四周壝垣上的琉璃構件也嚴格按傳統工藝燒制。
社稷壇以往向公眾開放時,常有游人在上面刻畫,甚至還有市民在周邊打網球、踢足球。重新修繕開放后,公園將加大力度勸阻不文明行為。園方也呼吁廣大市民游客文明參觀,保護古建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