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晨,大高玄殿的修繕工程伴隨著蒙蒙春雨開始了。1個月內,20多個與古建筑“貼面”的違建將被拆除。這項工程要花約400萬元。這座國內惟一的明清皇家道觀歸還故宮后,60多年來終于迎來首次整體大修。
啟動儀式上,故宮博物院的3任院長到場見證。現任院長單霽翔說:“明年,這里將恢復歷史原貌。2017年,這里將分區域逐步開放,觀眾有望夜訪‘紫禁城’。”
現場:
拆違建全憑人力
出神武門,西拐,過景山公園圍墻,一路之隔就是大高玄殿,60多年來一直紅門緊閉。從南門進,一路往北,這組恢宏建筑群中軸線上的大殿依次為大高玄殿、九天萬法雷壇和乾元閣。
故宮專家說:“建筑布局嚴整,保存明代特征。”
不過,現在的九天萬法雷壇的琉璃瓦已經斑駁褪色,灰蒙蒙一片,還冒出幾根雜草。臺階中的丹陛上,仙鶴和盤龍花紋生動,但一角已經破碎。東配殿,朱紅色大門上斑斑點點的白色,分外扎眼,古韻窗欞被玻璃窗替代。緊挨著它,擠著一棟現代建筑,鋼筋水泥結構。
雖已開工修繕,現場沒有刺耳的電鉆聲,也不見大型施工設備,只有錘鑿聲不斷。一位工人拿著螺絲刀,正在擰東配殿的窗框。歲月已久,銹住的螺絲釘紋絲不動。他踮起腳,按著窗框,扭著身子較勁兒。
“必須這樣慢慢干。”單霽翔說,此前一年故宮開始清理大高玄殿內的違建,剩下的20多棟都是“頑疾”,要么距離古建太近,要么包裹著古樹。所以拆除絕對不會用爆破等暴力方式,必須靠人工。
揭秘:
近60年遺存去留待考
故宮博物院工程管理處處長尚國華介紹,此次大修首先對各建筑本體進行現狀整修及重點修繕,包括屋面揭瓦、墻體剔鑿挖補及局部拆砌等,預計明年底竣工。隨后的油漆彩繪、院落地面環境及基礎設施等修繕,計劃于2017年完成。
整個過程,“盡量保持文物各個時期的歷史痕跡”。
比如,這里的彩繪從明至清,各個時期都有保存,盡量只做除塵保養,不再重繪,只有部分缺失的地方可能補繪。盡量避免揭瓦落架。目前,大高玄殿內 的主體建筑已經完成“體檢”,大部分建筑都有明代痕跡,采用了楠木結構。修繕過程中會減少替換,盡量通過增加支撐梁等方式加固。
不過也有一些痕跡是否保留仍在考慮中。比如大高玄殿內有一個舞臺,墻壁上還刷著“文革”時期的標語。單霽翔說:“舞臺的去留仍待討論,標語會被清除,因為不符合這組高規格建筑的身份。”
規劃:
建數字展館可夜游虛擬紫禁城
大高玄殿修復完成后,將承擔疏解、分擔故宮現有的觀眾接待壓力和展示教育功能。“修好一部分,開放一部分。”
南門是正門。第一組建筑大高玄殿將成為展廳,首展確定與五臺山合辦道教文化展。單霽翔說,故宮現存4.2萬件宗教文物,其中15%為道教文物。 九天萬法雷壇區域將被設置成數字展館和圖書館,之后區域被開辟為市民文化廣場。大高玄殿位于紫禁城外,可以不受閉館時間的限制。“故宮關門后,這片區域可 能繼續開放,市民在這里可以游覽數字化虛擬紫禁城。”單霽翔說,是否收取門票目前尚未確定。
追訪:
一張借條借走大高玄殿60多年
大高玄殿,憑著一張借條就被借走60多年。1950年,有關部門臨時借用大高玄殿舉辦展覽,此后臨時展覽變為長期陳列。1956年展覽結束后,未經故宮博物院同意,大高玄殿又被轉借,這一借就又是近60年。
自1925年至今,故宮的文物,甚至部分建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流散”著。其中,除了當年被國民政府運至南京、臺灣的部分文物,還有1973年西哈努克親王到洛陽白馬寺訪問時借調的一批故宮文物。
相關新聞
故宮本月開始單日限流8萬人次
4月,故宮將首次設定觀眾日參觀上限。4月2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五一”節前,就將開始實行每日限流8萬人次,同時故宮希望盡快嘗試購票實名制。
本周一,國家旅游局下發的《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開始實施,各大景區應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載量。根據“導則”,景區計算最大承載量時有一個統 一的計算公式,即用一個景區內每一個景點的有效可游覽面積除以旅游者單位游覽面積,就可得到單個景點的承載量,再把所有景點的數據加起來,就是整個景區的 最大承載量。折算下來,故宮一天接待游客量應該低于8萬人次。
目前,這座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筑每年接待游客量在1500萬人次,平均算下來一天接待游客量為4萬多人次, 離最高限還有一定距離。但實際上,故宮的觀眾喜歡扎堆兒來。在客流量曲線圖上,“雙針一峰”圖形非常明顯,即“五一”、“十一”兩根針,暑期一座峰。
適當限流對于故宮而言,勢在必行。
“2008年,我們曾經嘗試過,但是失敗了。當初每年超過8萬人次的接待日只有幾天,但去年已經變成了42天,所以這一次必須成功。”單霽翔說,配套出臺的是一系列保障措施和限流疏導措施。
從售票環節開始,隨著限流實施,售票窗口外將設置警示區域。“進入區域內的觀眾肯定能保證買上票,但如果票源緊張時,工作人員會提前預警,避免乘客無效等待。”單霽翔說,“我們非常希望可以實現購票的實名制,并盡量避免乘客購票進門排大長隊。”
進入宮內,排隊則可能會成為“常態”。單霽翔舉例,今年將展出清明上河圖等重點文物,觀眾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觀。但是展廳可能會設置人數限制,這時候武英殿外就可能出現排隊現象。同時,每名觀眾一次進入參觀的時間也會有限制。
“團體盡量實現預約制和網上購票。這樣就可以控制大約50%左右客流的抵達時間,團隊參觀時間大多是在1小時內,所以可以合理安排,錯開每天 10時至14時的客流高峰。”單霽翔說,為鼓勵公眾采取網絡預約方式參觀,故宮今年還打算在進行總量控制的同時,推出淡季網絡預售全價門票半價優惠政策 等,目前方案都已經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