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糧食店街自北向南走去,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沿街琳瑯滿目的各色小旅館和小吃店,糧食店街國營第十旅館就坐落在街的盡頭,如今這座 清末的老客棧保護修繕工程已接近尾聲,相隔百十米遠的老北京七大戲園之一、已有219年歷史的三慶園也將在年內重現百年梨園的風采。
糧食店街國營旅店約建于20世紀,距今已有百年。整棟建筑占地約740平方米,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兩層,面闊7間,平面呈“日”字形。 “據說這里原來是鏢局,后來成為清末的老客棧,新中國成立后改為旅館使用,就是后來的糧食店街國營第十旅館。”據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相關工作人員介 紹。
現在,建筑立面是青磚清水墻,腰檐上有小垂花頭雕飾。正中大門,門頭之上,老招牌被清理干凈,“通新客棧”四個大字陰刻石上。大門兩側,方 窗依次排開,窗邊線腳略作雕飾,門前的臺階也剔除掉了后來砌上的水泥磚頭,露出了最早的長條方磚,步入樓中,透亮的天井、朱紅的柱子、寬敞的庭院,一如這 間客棧始建的樣子,施工人員介紹說,為了保證修舊如舊,他們在修繕時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
與“通新客棧”同在糧食店街的中和戲院和位于大柵欄商業街的三清園老戲樓也在復原建設中。中和戲院舊時稱“中和園”,有著200年歷史,當 年的“四大名旦”“四大須生”都曾在這里登臺獻藝,是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出入的體面場所。三慶園位于大柵欄商業街18號,1796年建成,與同在大柵 欄地區的廣德樓、廣和樓、慶樂園、同樂軒、慶和園、中和園并稱“京城七大戲園”。當年,京劇大師譚鑫培、梅蘭芳、尚小云都曾在此長期駐演。1958年戲園 被改為大柵欄商場職工食堂,14年后因房屋破敗而徹底拆掉。
今年年底,“七大戲園”中三慶園將率先恢復完畢。據三慶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三慶園的重建將根據歷史圖片及史料,恢復1905年 重修后的建筑格局,戲園分為地下兩層和地上兩層,總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其中,舞臺將在原規制上擴大,觀眾席設計為茶座形式,二樓設小包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