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的唯一一部官刻大藏經木質經版——《清敕修大藏經》的印刷版昨日入藏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這些經書將永久保存在故宮圖書館,供專家學者們查閱。這也是故宮博物院入藏的首部完整版大藏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藏經刊印過程中,將原本缺失的9626塊經版補全了,首次恢復了乾隆初印版。包括入藏故宮的這套經文在內,此次一共復刻80套經文。未來,所有經版將全部封存入庫,不再刊印。
每塊經版重4.5公斤
《清敕修大藏經》又稱《乾隆大藏經》或《龍藏》,從雍正十三年開雕,至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雕成經版79036塊。乾隆四年,第一次印刷100部,稱初印本。
藏經以《千字文》編號,自“天”字起至“機”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全藏共724函,每函10冊,共計7240冊。全藏共收入佛教經、律、論等部著作共1669部,7168卷。經版初刻完成后存于故宮武英殿內,后歷經劫難,幾經輾轉。
2009年,《清敕修大藏經》經版修復保護工作啟動。“當時,經版松散堆放在市郊的一個臨時庫房里,環境擁擠。”修復項目委員會首席專家延藏法師介紹,大藏經經版每塊重4.5公斤,全部經版總重360噸,總體積超過1000立方米,光是清點工作就用了兩年多時間。
9626塊遺失版補齊
經查實,《清敕修大藏經》經版存69410塊,佚失9626塊,現存中還有20%以上的經版存在不同程度損壞。
“補齊過程非常復雜,我們走訪了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延藏法師介紹,歷代對于經書也有撤毀,乾隆皇帝就出于各種原因三次對經版和經書撤毀。“要找到最初的刊印版,需要大量專業細致的校勘和補缺。”《至元辨偽錄》等數十卷經典重新補入。
此次不僅補全了所有佚失經版,而且工作人員將所有底本進行了掃描,進行重新修版、拼接和數字化儲存。同時,大藏經刊刻時的背景文獻,歷代頒賜、刷印、修補大藏經的文獻資料、乾隆朝三次撤毀經版的詳細記錄等也一并完成數字化存檔。
經版每半年“汗蒸”一次
如今,經版已經入藏了現代化的專用庫房,面積約6000平方米。工作人員介紹,庫房安裝了各種安防、消防、通風、電子監控、溫濕度監控等設備。每半年對經版進行一次熏蒸滅蟲,并隨時觀察蟲蛀和真菌對經版的損壞情況。
“經版不會再進行刊印,目前市面上只刊印了80套,其中一套入藏故宮。”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全部是原版手工印刷完成。“連用紙都有講究,使用的是安徽產的手工堿性宣紙。吸水性、韌性和強度等指標與初印本所用紙的化驗指標相同。”
此次入藏故宮的大藏經采用了藍色函套,黃色護板。史料記載,初印本中只有10套經過了裝幀,其他都是訂好成冊就頒賜到全國各地了。這次入藏故宮的版本全部按照故宮舊藏的傳統工藝制作,力求還原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