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9日)上午,故宮博物院正式新開放西部斷虹橋至慈寧宮區域,將兩處之間 的南北向通道打開,使觀眾能夠更多領略到皇家宮殿的神秘精彩。新開放區域中,斷虹橋和十八槐古跡是首次向公眾開放,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的VR演 播廳也將面向有組織的學生團體預約觀看。神秘的故宮冰窖將開辟為觀眾服務區,并開設冰窖餐廳,目前正在進行最后的準備,即將開業。
以此次開放為開端,隨著本年度一系列開放新舉措,故宮開放面積將在今年年底前達到76%。
■斷虹橋精美 石獅子奇特
今年故宮將開放三條通道,而一馬當先的就是今天開放的故宮西側的斷虹 橋至慈寧宮區域。“我們今天打開西側‘閘門’,希望對分散‘十一’參觀人流起到作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這一路打通了參觀故宮西部區域的“任督 二脈”,觀眾不用再從中軸線繞遠隆宗門調頭參觀了。
斷虹橋為熙和門外迤北、武英殿東之石橋,年代為明初或元代。此橋之 名,明清未見記載,斷虹橋為后來之俗稱。也有學者認為,斷虹橋為紫禁城的前身——元大內的金水橋,原有三座,明代拆二留一,故稱斷虹橋。橋南北向,橋面為 漢白玉巨石鋪砌,橋兩側石欄板浮雕有穿花龍圖案,望柱為石獅,神態各異,宛然如生。此橋用料之考究,裝飾之華麗,雕刻之精美,為內金水河諸橋之冠。那只有 名的造型奇特、一邊手撫下腹一邊抓耳撓腮的石獅子,正坐落于斷虹橋欄之上。
十八槐位于斷虹橋橋北,為18棵高大古槐,意境幽深,素有“十八棵槐”之稱。最粗的樹干周長達4.7米,樹高最高達21米,最大樹冠覆地半畝。槐樹是古人十分重視的一個樹種,植于宮中的謂之宮槐。王維詩《宮槐陌》中便有“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的詩句。
■看故宮VR 賞天子宮殿
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也位于新開放區域內。這里應用先進的數 字化技術,保護、研究和展示故宮文化遺產,利用三維掃描、數碼攝影、三維建模等數字化手段,采集、加工、存儲古建筑和其他文物數據,建立故宮文物的三維數 據庫,利用虛擬現實技術(VR)及其他數字技術,立體再現文化遺產的原貌,全方位推進數字技術在故宮博物院的綜合應用。
截至目前,數字所已制作完成了《紫禁城·天子的宮殿》《三大殿》《養心殿》《倦勤齋》《靈沼軒》《角樓》共6部虛擬現實節目,位于數字所內的虛擬現實演播廳每場可容納數十人觀看。
■進故宮冰窖 嘗慈禧窩頭
書吧、咖啡廳、特色餐廳……位于隆宗門外路西的皇家冰庫區域,今天終 于以觀眾服務區的“身份”揭開神秘面紗。單霽翔介紹,故宮的冰窖建于清乾隆年間,現存4座,為清宮藏冰之處。冰窖呈南北走向,為半地下拱券式窯洞式建筑。 每座冰窖東西寬約6米,南北長約11米,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約1.5米,存冰5000余塊。地面用條石鋪成,四壁則先砌條石,后砌灰磚形成券頂,兩端開有拱 門。
古磚環抱、燈光幽靜,走進冰窖餐廳,一股古樸之風撲面而來。冰窖餐廳將提供宮廷特色餐點,比如著名的“慈禧太后小窩頭”。冰窖室內區域分為上下兩層,冰庫上面則設置了觀景平臺,可遠眺景山。冰窖之外墻下還設有一條露天長廊,提供了更多休息空間。
“冰窖區域作為故宮西部區域的觀眾服務區開放,在充分尊重古建筑現存 狀況的前提下,結合冰窖的建筑特色進行完全可逆的環境改造提升,讓觀眾在休息和享受優質服務的同時,對古代宮廷的避暑方法和冰窖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有所了 解。”單霽翔介紹,整個區域預計可同時容納觀眾近300名。
■年內開放76% 五年內開放80%
“西側通道的打開只是一個開始”,單霽翔透露,年內故宮還將打開紫禁城東側箭亭以南至文華殿一路和故宮西河沿的“文物醫院”——文保科技部。年內故宮開放面積將達到總區域的76%。
單霽翔介紹:“80%來故宮參觀的觀眾都是只看中軸線,今年我們打開 更多通道,用新開放的展廳和更有意思的展覽,分散疏導客流。讓觀眾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清皇家文化。到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實現‘紅墻內無辦公區’,把 紅墻以內整體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陳列展覽、接待服務、觀眾參觀的空間。屆時,故宮博物院對公眾的開放面積將達到總面積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