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婚姻家庭 > 正文

夫妻生活“性小康” 你達標了嗎?

日期:2014-12-15  來源:鳳凰網時尚
[字體: ]

導語:“性小康”,實際上是“性健康水平”的一個新說法,是指心理、身體和社會都處于完滿狀態。近年來,性學界提出了“性小康”就迅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那么,“性小康”的黃金標準究竟是什么樣的?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 

夫妻生活“性小康” 你達標了嗎? (圖片來源:華蓋創意)

據 相關調查顯示,中國人每年平均的性生活次數在69次左右,而美國人則在人均120次以上。對此,中國的社會學家表示,次數的多寡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 質量。比如說,一對25歲的年輕夫婦,也許一周要進行三四次性生活,但是每次都是幾分鐘就結束,那么我們無法說他們夫妻達到了“性小康”水準;而一對50 多歲的夫妻,也許他們的性生活是每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一次,但是質量高,夫妻雙方都滿意,那么他們應該屬于達到了“性小康”的水準。

性生活 進入良性循環,成為使生活愉悅的手段,而不是一種負擔。這才是性小康的目的。西方人和東方人在性生活方面的觀點,區別不在于性頻率的高低,而是將性作為生 活快樂的手段,還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東方人中,享受性生活的人并不多。“夫妻不要同床異夢,可以愉悅、自主、和諧地享受性是性小康的基礎。而大部分的夫妻 還不能達到這個水平。”社會學家劉達臨明確地說:“我國目前的性滿足程度較低,只有1/3的受訪者表示滿足,1/3表示勉強滿足,1/3表示不滿足。

“性小康”與性心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夫妻雙方

尤其是新婚夫妻,出于各方面原因,可能會對性生活有不同的要求和認識,這是十分正常的。彼此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配合、逐漸適應,不應不顧對方的感受和心理承受力,操之過急,強加于人。

2、情緒因素

要 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情感狀態,在兩性生活中亦要維護自己人格的整體性。這對于保持主體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應當認為性生活中的許多內容 也體現了人的文化教養、思想素質、心理品質。在生活中,任何導致和強化主體變態心理形成和發展的行為方式,盡管很可能無損于第三者和社會,但卻反映了主體 不健康的心理要求和習慣。這種不良心理應當通過不斷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培養崇高的信念來矯正。

許多原因都可能妨礙性心理的健康發展。如 過度的自戀、暴躁的個性特征、長期壓抑亟待發泄的心理欲求、潛在的受虐和施虐欲望以及不良交友、黃色文化的影響等等,這些因素有的可能會作為潛在意識,在 不良誘因的影響下而發揮作用;有的可能會作為誘因,激活潛在的不良心理因素,并以不同的形式外化為人的行為。

不注重性心理衛生會導致許多不良后果:可以破壞夫妻雙方的感情,使一方對性生活抱有逃避、抵觸心理,不再想去逐漸適應對方,有可能女性一方產生性冷淡,男性一方表現為早泄、陽瘺;有可能使整個性格特征發生變化,產生變態心理,甚至產生更多方面更嚴重的后果。

那么,針對這方面的問題癥結所在,如何補救,如何改進呢?其實,性生活要奔小康并不是很難的事,只要你達到以下的標準:

1、夫妻感情

夫妻感情直接關系著性生活,“心靈”占有中心的位置。他們把性生活看成是夫婦關系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他們都愿意并致力于自身和對方的性滿足。

2、心理的滿足程度

性生活不美滿的夫婦也會碰到心理方面的問題,但是,由于他們的關系充滿著一種為對方著想的相互共求滿足的精神差距,便會主動去彌補可能存在的差距。

3、性高潮的滿足

在性生活中,每一方都要付出與接受,男女雙方都需要服務對方和接受對方的服務。在夫妻之間,每次的性生活都能讓對方感到滿足,將使他們的性生活總是令雙方都快樂無比。

4、性生活步調和諧程度

性 生活和諧的夫婦,雙方都以滿足對方的性要求為重,都會想法克服自身原先的抗拒,克服說“不”。另一方面,社會上長久以來存在著禁忌談性事的戒律。性生活很 成功的夫婦,絕不把對方看成是可讀出他人心思的神人,而是敞開心扉對性生活進行坦誠的討論。他們也懂得:希望對方或雙方共做某一新的行為、動作、姿勢或方 式,并不意味著既往有什么錯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